邹城:“人向医保要待遇”转变为“医保按待遇找人”
近年来,邹城市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医保经办效能的重要抓手,聚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实现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和医疗救助待遇享受“免申即享”,巩固拓展了医保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
千泉街道小胡村孙士河(化名)家庭困难,又因治疗白血病,产生医疗费用17万余元。医保部门将其纳入到因病致贫监测人员名单中,并及时把费用信息推送给民政部门。去年11月,孙士河被纳入低保对象。
纳入医疗救助对象后,孙士河办理出院时实行医疗费用医保“一站式”直接结算。今年1—4月共住院8次,累计发生费用12.9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6.1万元、大病保险支付2.5万元,医疗救助托底支付2.3万元,三重保障共报销10.9万元。
“十几万元的医疗费,报销后我们家只花了2万元,医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如果没有医保的话,这个家肯定就塌了。”孙士河的父亲激动地说。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邹城市医保局依托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立高额医疗费用患者分类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群体及时发现、及时救助。
去年以来,医保部门向民政部门和各镇(街)主动推送医疗个人负担费用较大的困难群众费用数据2300余条,目前已纳入低保对象32人,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我们与民政、残联等身份认定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第一时间获取困难群众信息和动态调整情况,及时在医保系统进行身份标识,实现了新增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免申即享’和精准覆盖,避免了困难群众来回跑腿和递交材料的麻烦。同时,由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根据救助对象类别实施分类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各项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到位。”邹城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医疗救助室负责人张炫说。
今年以来,邹城市对低保、特困等救助对象进行分类资助参保17596人,支付资助参保费用559万元,确保困难群众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以往的“人向医保要待遇”转变为“医保按待遇找人”。
同时,为确保困难群众看病有保障,邹城市聚焦群众异地就医等“急难愁盼”,推出省外异地就医备案“电话即办”和“一网通办”,省内跨市就医“免申办”,医疗费用零星手工报销支付9个工作日“限时办”等一批惠民举措。今年以来,邹城市救助对象在济宁市域内住院救助4349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446.33万元;门诊救助11063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209.53万元;异地就医救助667人次,“免申”救助51.16万元,稳稳托起困难群众民生底线。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孙长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