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有互联网医院900多家
在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人民网人民健康日前主办的2020智慧医疗发展论坛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全国已有900多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了所有的地级市,5500多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可提供线上的服务。
毛群安介绍,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了卫生健康信息化标准227项,目前90%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了院内信息互通共享。推广示范经验,与宁夏等11个省份,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市、区),近期推出了100个典型案例。在监管方面,目前全国30个省份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平台,组织实施全行业网络安全检查,开展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整治,强化隐私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了防疫的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的服务,降低了线下聚集的感染风险,保障了群众医疗需求。据统计,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国家卫健委属管的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的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加了10倍多。
2015年开始,国家卫健委提出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今年又进一步加强了关于预约诊疗工作的要求和智慧医院建设的要求,并且将智慧医院分为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医疗三部分。其中,智慧服务主要是针对于患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家鸿认为,健康中国着力建设一个涵盖全维度、全生涯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数字医疗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远程医疗可以助力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慢病患者可以通过线上进行全程管理;大医院可以通过线上对手术病人进行全程管理,保证医疗服务品质的最优化。同时,优秀的医生能够吸引用户留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帮助医生规范化地进行患者全程管理。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认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信息化的手段得到了广泛、多样化的应用,也显现出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强大活力。未来,一方面要更多地补足院外服务的缺口,帮助患者实现从在线咨询、上门护理、术后随访、陪诊服务等全周期、连续性的服务。同时,更多地开拓面对家庭服务场景的医疗服务,以家庭医生整合线上线下的医疗资源,如开展一些上门医护、远程检测等,最大化地利用好有限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应更多地助力医联体和医共体的建设,实现医疗机构在检查结果互认、电子病例、远程查房等信息共享和业务的协同,助力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做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在2020智慧医疗发展论坛上,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医联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重点围绕肿瘤、肝病、呼吸等多学科疾病领域,为患者提供新的慢病管理服务。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李红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