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45岁的秦师傅在树兰(杭州)医院完成肝脏移植手术,迎来新生命。如果一切顺利,他能赶在农历春节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过新年。


  秦师傅家境并不富裕,在以前,他是不敢想象自己能有机会做肝移植手术的。自从1月1日我省肝移植手术纳入医保后,这一利好政策为秦师傅解了燃眉之急。


  利好政策为他创造了手术机会


  秦师傅是温州人,患病前在做泥水工,儿子读小学五年级。


  十多年前,秦师傅查出有乙肝,当时年纪轻,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好,没太在意,平时也没按时去医院检查。


  直到6年前,秦师傅在工地上干活时,觉得浑身没力气,再到医院检查,乙肝已发展成肝硬化,同时查出了肝癌。当时接诊的医生评估,像他这样的情况,就算切除肝癌,再次复发的几率也比较高,最好的办法是做肝移植手术。


  但对于秦师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说,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肝移植手术费用。于是退而求其次,做了介入手术,切除肝癌。


  从那以后,秦师傅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再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秦师傅爱人在当地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


  好景不长,两个月前,秦师傅的皮肤、眼白明显发黄,到医院检查发现胆红素水平逐渐升高,最高达500μmol/L。很快,肚子里就出现了大量腹水,腹胀很严重。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是6年前肝癌切除手术后发生肝癌复发,同时伴有慢加急性肝衰竭。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当地医院建议他赶紧到大医院就诊。


  上周,秦师傅来到树兰(杭州)医院,挂了郑树森院士的专家号。经诊断和评估,肝移植手术是最后的选择。


  令秦师傅一家感到欣喜的是,从今年1月1日开始,浙江省的肝移植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可节省一大半的医药费。这对秦师傅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再加上很快等到了匹配的肝源,秦师傅的肝移植手术就安排在了新年第一天。


  1月1日凌晨,手术由郑树森院士主刀,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目前秦师傅恢复得不错,移植肝功能逐渐好转,预计最快三周后就能出院,还能赶上回老家过春节。


  肝移植纳入医保后


  患者可减少20万-25万医疗费


  中国工程院院士、树兰医疗总院长郑树森说,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据统计,100个肝癌患者有55个在我国。在这些肝癌患者当中,有一部分患者是可以通过肝移植手术挽救生命的。


  “但在临床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原本有治疗希望的,却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了救治机会,特别是那些年轻患者,非常可惜。"


  去年4月27日,郑树森院士指示树兰医院医保办和肝胆胰外科等相关工作人员,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保处提出申请,将肝移植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


  去年11月30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省内医保局下发肝移植术纳入医保范围,从2018年1月1日起,浙江将在全国率先开展肝移植术基本医疗保险按绩效支付试点。


  作为首批试点医院之一,树兰(杭州)医院是唯一的一家社会办医机构。医院成立以来,肝胆胰外科团队在郑树森院士带领下,平均每月完成肝移植手术20多例。


  郑院士说,随着肝移植手术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后,相信能够为更多患者减轻经济负担,避免因病致贫,避免患者因经济原因失去治疗机会。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的文件,保障对象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浙江省户籍患者,或在接受肝移植术前参加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连续缴费满1年的患者。肝移植术按“乙类"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个人自理比例为30%。


  据了解,主项目纳入医保后,整个住院过程符合医保政策的药品、检查、化验、治疗、手术、麻醉等项目均可按医保标准报销,报销比例为70%。预计一般肝移植医疗费用在35万-40万元,那对患者来说,可节省20万-25万元的医疗费。


  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邹芸 谢晨 编辑李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