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保篇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医疗欺诈骗保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情节严重或将面临刑罚。本期小嘉将通过解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提醒大家保持警惕,杜绝欺诈骗保。
欺诈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参保人篇)
1.出借医保凭证可以挣钱?
小雨多次使用小马等人的医保凭证,在多家医药机构虚假就医,购买药品,并将部分药品出售,骗取医疗保障基金44万余元。
经法院宣判,小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他人医保凭证,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医保基金,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三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
小马等人将自己的医保凭证借给他人使用,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小马等人被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
2.医保里的钱可以买药套现?
小美指使、授意他人利用本人医保凭证至多家医院多开、虚开药品,收购后寄给小玉出售,小玉明知药品系骗取医保基金所得,仍安排小美收购并出售给其他药店,造成医保基金损失40余万元。
经法院宣判,小美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小玉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3.伪造发票就能报销医疗费用?
小包多次购买虚假的医院住院费发票到医保部门办理费用报销手续,骗取医保基金共计9万余元。经法院宣判,小包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
欺诈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医药机构篇)
1.还有免费住院这种好事?
某地一医院以持医保凭证到医院可以免费治病、免费接送、免费吃饭、免费住院以及出院时获赠药品或者现金等为噱头,吸引大量城乡医保参保人员到医院虚假诊治、住院,通过空刷医保虚假就医方式,累计骗取医保基金共计1亿元。
经法院宣判,上述医院的投资人、实际经营者——小甲、小乙、小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空刷医保虚假就医的方式骗取医保基金1亿余元,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判处小甲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小乙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小丙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
2.不花钱也能买药?
某地一药房对外宣称特殊病种患者到店使用医保凭证可以免费配药,采用开具药品后不收取患者自费金额,少给、调换药品的手段,骗取医保基金30余万元。
经法院宣判,该药房法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其经营的药房,串换药品销售,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十万元;退赃款三十余万元。
3.假票据可以换钱?
某地一卫生院院长老赵,伙同其子、卫生院副院长、法定代表人小赵,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工作人员冒用执业医师资格,伪造住院病人病历,串换药品,虚构药品,制作虚假购药发票等,用医保基金予以报销。
经法院宣判,老赵利用职务便利,采取指使他人伪造医学文书、会计凭证,虚构医药服务项目,虚开费用单据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小赵帮助老赵骗取医保基金,其行为均已构成贪污罪。判处老赵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小赵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小嘉温馨提示:参保人员应保管好自己的社保卡(全市统一咨询电话962222)或医保卡(全市统一咨询电话12393),一旦丢失,应第一时间电话挂失。
参保人员应合理合法使用个人账户资金。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是医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套取个人账户资金既损害参保人员的权益,又严重影响医保基金安全,是违法行为。
严禁出借、冒用医保卡,出借、冒用医保卡均属于违法违规行为,亲属之间也不得出借冒用医保卡,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如需了解更多医保政策,
请拨打电话12393详细咨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