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常州有上百万市民的社会保障卡完成新提升、踏上新平台,这一跨越的基础,是“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元月5号下午,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55床的患者朱女士基本完成了化疗,当天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朱女士是去年12月24号住院的,这次住院她跨了年度,费用报销也分成了两部分。


  在医院的结算系统里,朱女士住院那天,她的身份还是新北区新农合参保人员,从12月24号到31号,期间发生的费用是8509元,按照新农合的报销要求,需要她个人先垫付结账,之后去区里的经办部门报销医保内用药的50%。


  跨入2016年后,朱女士加入了常州市本级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社保中心医疗管理科副科长刘蔚说:“2016年,她在医保范围内一共用了2805块,本次到今天为止,医保应该支付她是2100多块钱。”


  按照新的政策,朱女士医保一块承担的费用,由系统实时结算完成,这次出院时,他们只要支付个人负担的部分。按照居民医保政策,以后朱女士的化疗还可以申请门诊特定待遇、特殊用血补助和大病保险。去年,我市出台“新农合转居民医保”政策后,朱女士所在村委的居民,基本上都申请加入了居民医保。“原来全是自费,”


  跨入2016年,全市完成医保待遇“转变”的有110万居民,我市“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险制度一体化的目标也基本实现。


  新年刚过,退休职工老朱路过社保中心时,特意进区看一下信息发布栏,因为从他退休起至今,每年年初养老金都会上调。“2003年8月份退休,当时是拿的是911块,现在是2965元。每年连续涨,而且上涨的幅度都保持在10%左右。养老靠政府啊,一点不假。 ”


  2010年9月,常州在全省率先成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城市。“十二五”期间,我市又完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上的全覆盖,在人员上的应保尽保。“十二五”期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131.6万人、184.25万人、105.85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超过98%;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覆盖率达100%。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85%和70%以上。


  “十二五”期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1.6万人、184.25万人、105.85万、112万人、107万人,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超过98%;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覆盖率达100%。


  跨入十三五,我市又提出,到2018年,完成主城区社会保障的“同城、同标、同待遇”的社保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