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动医保业务“身边办”
“以前我们在办理医保业务时,都要去市、区两级医保经办大厅,有时来回一趟,要请上半天假,材料不齐还得反复折腾。”说起以前办理医保业务的经历,淮安市淮安区顺河镇村民葛艳总结出一个词:不方便。但最近几天,包括葛艳在内的很多淮安居民发现,身边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正在自己家门口附近逐步形成,不仅办理业务更方便,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拓展。
科学规划布局 实现办事便利
前不久,葛艳的父母和哥哥需要办理医保异地就医。以往办理相关业务时,她都要跑到区级医保经办中心,坐公交光单程就要40分钟。无意中,葛艳了解到,镇里为民服务中心打造了“15分钟医保服务圈”,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这让她乐开了花:“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了。”
在“15分钟医保服务圈”选址规划中,淮安市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需求、经办力量等基础条件,兼顾撤乡并镇、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影响,优先选择服务人口密集的集中居住点等合理规划站点布局,确保站点覆盖最广人群;同时依托镇街卫生院(室)和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医保经办点,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充分利用政务服务中心、银行、税务等基层网点人流大优势,推动资源要素整合,拓展经办渠道。
规范建设标准 提升办事体验
走进淮安区恩来社区“15分钟医保服务”办理大厅,内部医保电子大屏上,个人权益查询、业务办理等各类经办事项一目了然。 “恩来社区下辖6个小区、覆盖2.8万余,目前大厅主要受理居民参保、异地就医等业务,办理量一周近百余次。” 淮安区恩来社区医保服务点工作人员杨娇说。
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必放”的原则,在与市民密切相关的镇级15项、村级6项高频次服务事项已下沉的基础上,淮安市根据实际进一步拓展下放服务事项范围,积极协调、推动更多医保公共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形式下沉。通过制定全市统一的经办服务标准、落实全市统一的经办标准和规程,淮安市基层医保站点已初步实现“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时间最短”,各站点还配备1至3名专(兼)职医保经办人员,在提供优质高效便民服务的同时,提升基层服务标准化水平。
鼓励特色创建 打造最优服务
在“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中,淮安市不仅推动高频事项“掌上办”“网上办”“自助办”,还创新“窗口经办+帮办代办+线上网办”服务机制,面向特殊办事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开设潮汐窗口,主动上门办、差异办,实行疑难事托底服务,市民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淮安市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盱眙县设计打造“医保主题公园”,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清江浦区将医保工作与运河文化长廊等淮安特色人文主题相融合;涟水县推进党建与医保业务融合,融入红色代办、党员帮办等红色元素打造“医保红色驿站”,创新启用“医保便民服务专车”,为基层群众提供特色医保服务。淮安市医保中心统筹管理科科长张葵八表示:“通过在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等地建立医保服务站(点),推进医保服务往基层下沉,往群众身边延伸,实现居民在15分钟路程内能找到医保服务站(点)并办结医保业务,切实做到医保业务身边办。”
截至目前,淮安市已建成镇街医保服务站97个,村居医保服务点1235个并投入运行,初步搭建起“市—县—镇—村”四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络。全市医保服务站(点)累计办理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门特待遇审批、医药费用报销、医保关系转移等各项业务6.28万件,提供业务咨询0.89万余人次。(马晓玲 陈阳 赵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