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办理、跨前预检、暖心帮办!普陀区医保中心服务大厅恢复线下办理
随着普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普陀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区医保中心”)于端午节后首个工作日重启。6月6日,区医保中心线下窗口对外服务正式恢复。
区医保中心线下窗口对外服务正式恢复(受访单位供图)
为实现错峰办理,区医保中心以“先线上预约,后现场办理”模式开展对外服务。市民可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移动端、“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预约,预约成功后凭短信通知至线下窗口办理相关业务。区医保中心还多措并举,在为市民提供便捷周到服务的同时,严把防疫关。
提前预检 提高效率
早上8:30不到,位于大渡河路铜川路口的普陀区医保中心门前的蛇形通道中,市民保持适当的间隔,有序等待。“谢谢你啊,我等老伴出院了,带着他的社保卡再来办。”市民钱阿姨的老伴疫情期间急诊并住院了,看到医保中心开门了,钱阿姨就带着老伴的急诊发票来报销。等候间隙,工作人员提前询问其办理何种业务和携带的材料,发现钱阿姨的老伴还在住院,阿姨没有社保卡,故告知她延后再来办理。“我们对等候的市民会进行提前预检,了解其办理事项,并核对其所带的材料,如发现有缺少必要材料的,可以及时提醒,这样也减少了居民不必要的等候。”区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民保持间隔有序等候(受访单位供图)
在受理大厅入口处,预约办理的市民需要扫描“场所码”,出示“随申码”,通过“数字哨兵”核验并测温后方可进入。“没有手机或者不会操作的老年市民,我们有专人进行现场指导,或者通过扫描离线码或身份证来核验市民核酸检测情况。”区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强化应急措施,通过实行领导带班、总值班长和工作人员值守,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动态管控服务大厅内办理人数,“当大厅人数超过15人时,我们会采取临时性的限流措施。”
助力一次办结 避免群众多跑
“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医保受理大厅里,9个受理窗口依次排开,工作人员头戴面屏、N95口罩,身穿防护服,手上戴着一次性丁腈手套。受理台上摆放着免洗消毒凝胶、一次性口罩等防疫物资。“我们每接待完一位居民都会做手部消毒,再接待下一位。”
市民办理业务(受访单位供图)
90多岁的市民黄老伯由于突发疾病,前往市级医院就诊。今天一早,他带着社保卡、急诊发票等相关材料前来进行报销。“老伯,您这张大额发票需要病史,您有去医院的服务台打印吗?”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且听力不佳,窗口受理人员只能通过书面形式与其沟通。在得知老人并未打印病史,工作人员立即向总值班长汇报。总值班长当即联系了医院,在经过沟通后,医院方区医保中心提供了老人就医病史的电子文档,工作人员打印后,顺利为老伯办理了报销事宜。“对于居民的办理需求,我们尽全力去满足,也避免他们多跑路。”区医保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说。
暖心帮办 减少聚集
“这是您的社保卡,这是就医记录册,您拿好。”在门口的等候区,工作人员正将新的就医记录册连同社保卡交还给市民周女士。“我们看到有人来排队等候,都会主动询问是否办理更换就医记录册。”收了五张换册市民的社保卡,工作人员将卡递交给大厅的工作人员。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在自助机上进行操作,不一会就为市民换好新的记录册。“今天一个上午,我们通过这样接力,换册50多本。”区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说。
为居民更换就医记录册(受访单位供图)
此外,区医保中心还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期间业务材料交接规则》,避免因业务材料交接而发生的防疫风险。“前后台的工作人员每天‘提一提’‘延一延’上下班时间,做好材料的交接工作。”区医保中心负责人说,区医保中心的一楼服务大厅区域和二楼办公区域相对隔离,二个区域的工作人员非必要不接触交流;每日早上工作人员8:00就要到岗,进行相关材料的交接;每天16:30之后,工作人员也会对当天受理的相关材料进行及时交接。
据了解,恢复线下服务首日,普陀区医保中心共计受理174件,其中三分之一为零星报销业务;全天共更换就医记录册100余本。
普陀区医保中心业务受理时间(需先线上预约):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节假日除外),中午11:30至下午1:30实行全面消毒,暂停对外服务。
易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