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三区域已试点开展跨省门诊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地区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不仅住院费用能在出院时直接医保报销,门诊费用也能直接结算,不用跑腿垫资。截至4月底,三区域跨省门诊费用累计直接结算103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2.41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41亿元。
其中,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开展最早,覆盖参保居民、定点医疗机构最多,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所有统筹地区,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5617家,累计结算102.61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2.4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4亿元。
西南五省首批试点地区覆盖重庆、四川省本级和成都市、云南省本级和昆明市的城镇职工参保人员,贵州省本级铁路和电力系统参保人员,开通149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和321家联网定点药店,累计就医购药个人账户直接结算3943人次,医疗总费用85万元,医保基金支付83万元。
2019年12月26日,京津冀地区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正式启动,首批试点覆盖了北京和天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河北省本级、保定市、廊坊市、邯郸市和雄安新区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开通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雄安新区)、邯郸市涉县医院、廊坊市香河县人民医院。截至4月30日,累计结算323人次,医疗总费用9.53万元,医保基金支付3.06万元。
从全国来看,4月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住院费用大幅回升。截至4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29299家。4月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1万人次,环比增长61.0%,涉及医疗费用49.8亿元,基金支付29.4亿元,环比增长60.4%。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已开展3年,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和备案人数持续增长,结算人次和资金结算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人次和资金翻一倍。2019年当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72.0万人次,医疗费用648.2亿元,基金支付383.2亿元,均比2018年增长1倍,基金支付比例59.1%。
除了住院费用能直接报销,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还开展了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门诊看病费用也可以直接医保报销,医保可携带,增强了实用性,保障功能越来越强大。
需要跨省异地就医的参保居民需要先备案,再报销。跨省异地就医备案越来越便捷,很多地区参保居民不出家门在手机上就能备案。2019年12月19日,国家医保局推出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正式启动全国统一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山西、内蒙古、辽宁等17个省区的51个统筹地区作为试点地区已陆续开展全国统一的线上备案服务。这些地区的参保人可以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在微信中搜索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按照提示自助办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李红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