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凌晨退税5万多”的话题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同时也满心疑惑:为啥人家能退这么多?退税到底有啥政策?咱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利用这些政策合法合规地多退点钱呢?别着急,今天就来给大家全方位揭秘!


  


  一、退税从何而来


  


  个人所得税退税,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纳税年度结束后,税务机关会对你全年的收入和已缴纳的税款进行“清算”。如果发现你预缴的税款比实际应缴纳的多,就会把多交的部分退还给你,这就产生了退税。


  


  二、退税政策大盘点


  


  专项附加扣除:这可是退税的“重头戏”!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以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这七项。


  - 子女教育:每个子女从年满3岁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每月都能扣除2000元。夫妻双方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比如,小李家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他的年收入较高,就可以选择自己全额扣除,这样能多退不少税。


  - 继续教育:如果你在2024年参加了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可扣除400元;如果取得了符合条件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取得证书的当年,还能一次性扣除3600元。小王去年在职考研,又考了个专业证书,这两项叠加起来,为他省下了不少税款。


  - 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小赵去年生病住院,医保报销后自己还承担了3万元的费用,他就可以在退税时申报这部分扣除。


  -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而且,夫妻双方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 住房租金:根据所在城市的不同,扣除标准分为每月1500元、1100元、800元三档。不过要注意,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如果你在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租房居住,就可以申报住房租金扣除。


  -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独生子女每月可扣除3000元;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500元。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自婴幼儿出生的当月至年满3周岁的前一个月,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方式可以选择由夫妻一方按照标准的100%税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标准的50%扣除。


  其他扣除项目:除了专项附加扣除,还有一些其他项目也能在税前扣除,比如个人养老金、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等。个人养老金每年最高可以扣除12000元,如果你在2024年有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钱,就可以在退税时申报扣除。


  


  三、如何利用政策多退税


  


  充分申报专项附加扣除:仔细对照各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看看自己符合哪些,千万不要遗漏。比如,你之前可能不知道继续教育也能扣除,现在了解了政策,就可以赶紧申报,多退一笔钱。


  合理选择年终奖计税方式:年终奖有两种计税方式,一种是单独计税,另一种是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一般来说,年收入较低的人群选择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可能更划算;而年收入较高的人群,单独计税或许能让你少交税。你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分别试试两种方式,看看哪种退税更多,就选择哪种。


  注意申报时间和流程: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是2025年3月1日至6月30日。3月1日至3月20日办理的,需要提前在个人所得税APP上预约;3月21日至6月30日,无需预约,随时可以办理。在申报时,一定要如实填写各项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确保申报顺利进行。


  


  退税政策是国家给我们的福利,只要我们了解清楚规则,合理利用,就能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还等什么呢?赶紧行动起来,看看自己能退多少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