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自11月30日起,我省开始执行新调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纳入17种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病人获益高的抗癌药物。以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为例,进入医保后价格降了40%,比一代还要便宜,按城乡居民报85%,自费15%计,一个月仅需自费900块。不仅大大降低了癌症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了创新药的可及性,也拓宽了肿瘤医生和患者的选择范围。


  据了解,目前临床上肺癌早期病人越来越多,这些病人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是晚期肺癌目前还是占肺癌患者总数50%~57%。中国晚期肺癌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包括EGFR、EML4-ALK、KRAS等三种突变。其中EGFR突变占比高达48.4%。


  “以前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患者只有第一代靶向药纳入医保,而此次调整新纳入第二代和第三代靶向药物,肿瘤医生不必过多担心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药物的选择多了,就好比给给医生增添了许多新式武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介绍 ,这些创新药物各有其独特临床价值,比如首个上市的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相比一代靶向药,具有独特的不可逆阻断机制,且作用靶点范围更多,对EGFR常见突变和非经典突变同样显示出更好的疗效。此外,最新发布的第二代与第三代靶向药物治疗顺序的研究GioTag的结果提示,先用第二代、耐药后再用第三代的治疗顺序可让肺癌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时间。


  现阶段,肺癌靶向药第一、二、三代接踵而至,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到底该怎样“排兵布阵”?吴一龙教授这样介绍靶向药物选择的策略。


  首先,第一代靶向药与靶点结合是可逆的,第二代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力更强。其次,第一代靶向药仅作用一个靶点,第二代作用的靶点比第一代更多,因此第二代靶向药对EGFR常见突变患者疗效更好,同时对EGFR非经典突变的疗效也显著优于一代。而第三代靶向药与靶点结合也是不可逆的,它针对的是一代或者二代耐药之后发生T790M突变的患者。这些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相比化疗都轻微可控,使患者不但活得更长,而且活得更好。


  吴一龙教授解释说,鉴于第二代靶向药物的众多优势,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选择初始治疗时,需要为之后每一步治疗通盘考虑,尽可能延长患者每一段的治疗时间,比如初始治疗选择第二代靶向药,一旦发生耐药后仍有选择第三代靶向药的机会。


  吴一龙教授强调,靶向治疗开创了晚期肺癌患者治疗的新时代,“先二代,再三代”是目前合理的肺癌靶向药治疗策略,但是具体到药物使用,患者和家属仍然必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肺癌重预防,高危人群更要勤检查


  肺癌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堪称“第一杀手”。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肺癌120万例,每30秒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据调查,现今有超过10亿的吸烟者,约5亿将被烟草杀死。流行病学数据证实,吸烟是引致肺癌的罪魁祸首。吴一龙教授就强调,除了大家熟知的吸烟之外,还要注意三手烟的影响。“所谓的三手烟,比如说你今天跟严重抽烟的人在一起,回家你头发有油烟味,这就是三手烟,三手烟也是非常危险的因素之一。”肺癌防治是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因此,常年吸烟等肺癌高危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应该至少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的CT检查可以发现80%的早中期肺癌,能极大提高肺癌的早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