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医保惠民生 茂名信宜髋关节痛十年老人经人工关节置换重获行走自由
在国家的集采政策下,人工关节的费用大幅降低,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2月13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粤西医院”)骨科二区,长期受髋关节疼痛困扰的赖先生,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重获行走自由,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行走能力稳步提升
髋关节痛10年,行走困难
来自信宜市池洞镇的赖先生,今年67岁,自10多年前起,右侧髋关节便开始隐痛。起初,他以为只是轻微不适,稍作休息即可缓解。然而,疼痛日益加剧,尤其在行走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时,更是痛得令人难以忍受。他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如服药、注射、贴膏药,但都仅能暂时缓解症状。
5个月前,赖先生的髋关节疼痛加重,行走只能依靠拐杖缓慢移动,这让他和家人深感焦虑。
面对日益严重的疼痛,赖先生和家人决定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幸运的是,他们得知人工髋关节已纳入国家集采范围,价格从原来的约3.5万元降至约7000元,并且还能享受医保报销。这一政策无疑为赖先生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福音,让他看到了摆脱疼痛、重获自由的希望。
快速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在中山六院粤西医院,医生为赖先生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诊其为股骨头坏死晚期,最佳治疗方案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经过医生的耐心讲解和家属的鼓励,赖先生决定接受手术。
手术开始前,医生首先为他实施麻醉,确保他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手术。随后,从切开皮肤到取出坏死的股骨头,接着,进行髋臼打磨、人工髋臼安装、股骨端扩髓、假体柄调试等,直至将新的人工关节精确安装,并细致缝合伤口。整个手术过程顺畅,耗时不到两小时。手术结束时,赖先生并没有感到伤口疼痛,他深知自己离康复更近了一步。
术后,赖先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踏上了康复之旅,术后不到一周便顺利出院。从床上的下肢肌力训练,到床沿的练习,再到借助助行器进行行走,得益于快速康复理念及多模式镇痛的应用,赖先生预期的伤口疼痛并未如约而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手术伤口逐渐愈合,尽管初下床时感到些许吃力,但医护团队的全力协助下,他的行走能力稳步提升。虽暂未恢复往日的健步如飞,但他已深感欣慰。他感慨道:“从前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如今终于能轻松行走了。感谢医生和护士们的悉心照料,让我重获新生。”
关节置换,了解更多
骨科二区主任王伟雄副主任医师介绍,自1938年首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以来,该手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手术发明之一。第四代陶瓷材料的运用降低了磨损率,非骨水泥假体和组配式髋臼等新技术使得手术更加灵活和个性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手术类型包括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快速康复理念是一种围绕手术全过程的综合优化措施,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国家的集采政策不仅让昂贵的医疗费用变得亲民,尤其是人工关节,让更多像赖先生这样的患者成为受益者。同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包括术前充分评估与准备、术中微创操作、术后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等。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下,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文、图 | 记者 詹翔闵 通讯员 陆水清 王炜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