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门槛费”吗?住院时的“门槛费”该不该交?
门槛费是什么?为什么住院要缴纳门槛费?提前缴纳门槛费合不合理?
自从医院对住患者住院规定要缴纳门槛费后,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门槛费是患者买的一张入院门票,这些钱最后都叫医院给赚去了,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其实,这是对门槛费的一种误解。
门槛费,规范称呼应该叫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你看这个名称,“起付标准”,意思就是说,只有交够了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的钱,统筹基金才能为你支付报销比例。这也是是城镇职工、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后,因病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最低标准。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患者提前缴纳部分不低于统筹基金报销的最低金额,才能由统筹基金支付,患者才有住院的资格。而老百姓口中的门槛费,是人们对这项规定的一个很形象地比喻,
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在这次医保改革之前,个人账户是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缴纳金额的2%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部分,也有30%进入个人账户,最后一部分是个人账户产生的利息。其余的参保金额,就进入医保统筹。个人账户的钱,主要是用于医院门诊和药房买药,而医疗统筹的钱,主要是用于住院费用的支出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疾病的治疗,比如艾滋病和神经病等。
参保人员住院,除了那些没有录入医保的药物,和一些医疗器械之外,住院患者都需要按一定比例支付自费部分,这部分的费用,在患者办理住院的时候。会提前收取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门槛费一部分意义。
门槛费,不同级别的医院收取的标准不同,级别越高的医院,门槛费越高,一般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的住院门槛费最低,特三甲医院最高。这种规定,一方面是为了照顾不同人群的就医需要,鼓励小病尽量到级别低一些的医院治疗,当然,急重险难的疾病,就需要到大医院救治。另一方面,这样还能调节各级医院就医患者的平衡,不至于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让医疗资源都能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防止个别人小病大治或者赖在医院不走的情况发生。
最近改革后的医保规定,级别高的的医院,患者就医的自付比例有所提高,这和过去正好相反,就是说,统筹报销的比例总体来说是减少了,但是医院级别越低,患者自付比例就越低,通俗地说,就是要想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条件,就要个人多花钱,看起来这也挺合理。另外,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适当提高了报销比例。
国家还规定,对于一年当中多次住院的患者,三甲医院为例,第一次住院的门槛费为800元,第二次住院降低100元为700元,第三住院再降低100元为600元,以后如果连续多次住院的,门槛费都会依次降低,但是最低不能低于160元。
总之,门槛费,实际上就是你治病需要自付的钱的提前收取,或者说你治病不足这些钱,就没有报销的资格。这些钱如果用不了,出院结账的时候,还会返还给你。但是也很多时候门槛费不够了,医院会下催款单,如果不能及时补交,医院就会停止用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