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医保局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主要保障长期失能人员的日常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费用。2023年底,山东省常住人口1.01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91万,占比23.62%,是老龄人口总量最大且老龄化进程较快的省份。近年来,省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重点任务部署,探索建立起了“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的社会性难题,扭转了失能人员“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


  发布会上,省医保局副局长黄晓军介绍,我省不断扩大保障范围,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压茬推进改革试点。我省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起步较早,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4年开展首批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省级试点, 2021年实现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2018年部分市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2年在全省范围推开,济南、青岛、东营、济宁4个市率先实现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173万人。扩展延伸政策受益面。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员年龄段覆盖全生命周期,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长期失能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待遇。在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的基础上,部分市还将中度失能人员、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参保群众获得感,扩大了制度社会影响力。


  综合提升待遇保障水平。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0%左右,累计有39万人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金支出109亿元,在确保失能人员“接受到服务、住得起机构”的同时,也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性负担。针对部分失能人员随子女异地生活的现实情况,建立实施异地报销制度,今年7月起,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在居住地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可凭有效费用凭证等,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