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生新闻讯 “多亏医疗救助政策,帮我渡过了难关。现在我的身体在慢慢恢复,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近日,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赤塘村村民邹元林激动地说。


  5年前,邹元林被医院诊断为尿毒症晚期,需要换肾。在等待肾源的过程中,他每周要做3次血液透析,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低保户、二类救助对象,在享受财政定额资助每年320元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外,他只需要缴纳60元就能参加2024年度居民医保。一年血液透析医保报销下来,自己只需出2000元左右,这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今年年初,邹元林终于等到了匹配肾源的消息,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肾移植手术成功后,报销了一大半费用。


  据了解,邹元林享受的政策是吉安市针对特殊群体推出的医疗救助政策,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组合报销方式,兜底困难群众的大病医疗费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吉安市紧紧围绕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筑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防线,着力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长效机制,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报销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医疗救助对象主动落实倾斜救助政策,最大程度减轻困难群众的负担。”吉安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罗艳梅说。


  连日来,吉安市医保部门组织14个明察暗访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乡镇、村组,通过查阅台账、抽调比对信息系统数据、上门入户及电话回访等方式开展交叉检查,与200多名镇村干部、群众访谈了解医保落实情况。结合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该市组织各县(市、区)对城乡低收入人口2023年医保待遇享受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纠正资助参保到位25人,纠正医保待遇身份及时精准标识320人,及时通知75名符合办理门诊慢特病病种的城乡低收入人口提交申报资料,纠正待遇未落实到位1540人次。


  吉安市健全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双预警机制,与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对困难群体进行精准标识、动态管理。2022年以来,该市城乡低收入人口享受基本医保待遇363万余人次,金额达22.5亿元;享受大病保险待遇40万余人次,金额达4.4亿元;享受医疗救助(含倾斜救助)180万余人次,救助金额达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