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知识分享】: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是如何计算的?如何到80%?
250元买药只花了536元?!揭秘医保报销的那些事儿
网友小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买药经历,瞬间引发热议,原来,小王去药店购买了将近250元的药品,令人惊喜的是,在医保报销后,他个人竟然只支付了536元!这一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不少人纷纷表示“医保越来越给力了!”、“以前医保卡里的钱根本不够用,现在都用不完了”,那么,医保报销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为什么小王可以享受到如此高的报销比例呢?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医保报销的神秘面纱
个人认知VS医保认知:关于报销比例的那些事儿
在讨论医保报销的计算方式之前
,我们先来厘清一个概念——报销比例,很多人认为,医保报销比例就是指个人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例,小王去医院看病花了100元,医保报销了40元,那么他的医保报销比例就是40%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只是“个人认知”下的报销比例,与真正的“医保认知”下的报销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医保的计算体系中,报销比例并非简单地将个人实际支付金额与总医疗费用进行比较,而是要考虑“可报销部分”这一关键因素
“可报销部分”:医保报销的关键
那么
,什么是“可报销部分”呢?简单来说,就是指符合医保报销条件的医疗费用,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并非所有项目都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需要扣除“起付线”以下的部分,“起付线”是指医保基金开始报销的医疗费用起点,只有超过起付线的医疗费用,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还要看药品的类别,医保药品目录将药品分为甲、乙、丙三类,不同类别的药品报销比例不同,甲类药品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乙类药品是指具有治疗作用,但价格相对较高的药品,部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丙类药品是指疗效尚不确切、价格昂贵的药品,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个例子
,假设小王去医院看病,总共花费了1000元,其中起付线为100元,甲类药品费用为300元,乙类药品费用为200元(其中可报销部分为100元),丙类药品费用为400元按照医保的计算方式,小王“可报销部分”的医疗费用为300元(甲类药品)+100元(乙类药品可报销部分)=400元,报销比例为400元/500元=80%,假设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为70%,那么小王最终的医疗费用为100元(起付线)+140元(乙类药品个人支付部分)+400元(丙类药品)+1000元70%(可报销部分的报销金额)=650元
药店购药也能用医保?两种途径告诉你!
看到这里
,相信大家已经对医保报销的计算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么,问题来了在药店购药是否也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在药店购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购买的药品必须是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二是必须通过医保定点药店进行购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般来说有两种途径可以在药店使用医保卡购药:
一是拿着医院开具的处方
,到医保定点药店购买药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选择价格更优惠的药店,还能节省在医院排队取药的时间二是直接到有资格开具处方的医保定点药店购买药品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特定药物,为了方便患者购药,国家允许部分医保定点药店开具处方,患者可以直接在这些药店刷医保卡购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药店都能使用医保卡购药,只有贴有“医保定点药店”标识的药店才能进行医保结算
医保政策暖人心:为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让大家能够看得起病、买得起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医保报销政策,在享受医保带来的福利的也更加珍惜和维护好我们的医保待遇
本文旨在传递快乐和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