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罕见”,被看见!
罕见病
是指发病率极低、临床罕见的疾病
今天是
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
主题为“不止罕见”
旨在进一步提高大众
对罕见病的关注和认知
数据显示,我国有约2000万患者在与罕见病作斗争,长期以来,张家港多部门携手社会各界关爱罕见病患者,随着规范化诊疗能力的持续提升与用药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座城市的温暖举措正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叩开“希望之门”。
看病难、配药难、康复难
是罕见病患者面临的“三道坎”
去年3月,张家港市医保部门对全市首批60余名“渐冻症”患者进行走访,并启动罕见病患者用药专项保障工作,在医保目录库中为他们寻找本地定点医药机构可配备的药品,对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定点零售药店进行采购。与此同时,张家港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罕见病“医+药+护”闭环关爱机制,累计为25名罕见病患者“一对一”破解社区购药、居家护理、心理咨询等难题。
疾病罕见,但爱不罕见
今年以来
张家港针对罕见病患者的关爱机制
正以愈发坚定有力的态势
持续向前推进
在优化既有服务内容的同时
积极拓展覆盖范围
力求将这份关爱传递至
更多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
“爷爷您往前坐一坐,看看能不能坐正,再试着把上肢抬高一点。”家住经开区(杨舍镇)百家桥新村的张先生患“渐冻症”已有7年多,日常起居主要依靠家人照料。日前,由医保、医疗、康复组成的关爱小组来到张先生家中,了解他的用药情况、生活需求,并为他进行了专业的康复护理。
“‘渐冻症’患者肌肉力量差,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训练以及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不仅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更能有效预防肌肉挛缩等并发症。”港城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主治医师张正武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吞咽刺激、营养介入等康复治疗也有助于缓解“渐冻症”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他们日常的活动能力。
在这过程中,康复医师还手把手指导家属掌握居家护理技巧,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则针对患者的用药方案和辅具需求作了详细记录。
“罕见病患者面临‘康复难’的困境,我们链接港城康复医院的医师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让罕见病家庭能够安心开展契合自身情况的康复计划。”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审核科科长吴海燕表示,希望通过这类“牵线搭桥”,能够将专业医疗资源延伸到患者身边,为他们的健康生活筑牢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渐冻症”之外,在张家港,如今还有更多罕见病能被“看见”。“血友病”是一种凝血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时会因极轻微外伤而出血不止,因此被称作“玻璃人”。近日,张家港市医保部门联合临床专家、定点药店负责人、区镇相关领导等,对全市“血友病”患者开展摸排走访工作。
“能不能及时采购到合适的药品?”“去医院治疗在交通出行方面有没有困难?”在高新区(塘桥镇),今年35岁的陶先生自小便患有“血友病”,治疗过程中只能依靠输血浆以及使用昂贵特效药。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优化,在“家门口”配药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江苏医惠保1号”等多重医疗保障体系下,80%~90%的报销比例为他卸下了沉重的生活负担。
“以前如果突然磕碰出血了要跑到苏州去挂号、就诊,用到药起码是两个小时以后的事,这样很容易加重病情。”陶先生告诉记者,了解到他“看病难”的问题后,工作人员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由市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对他进行专项服务,确保他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用上药、报销得了费用。
集多科之智,解罕见病患者之难。“通过这次上门,我们发现患者在康复方面也存在迫切需求,尤其是针对关节松动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止其他的关节继续僵硬。”港城康复医院骨关节康复科副主任医师余斌表示,后续他们会将陶先生的详细病情反馈给康复专家励建安院士,由励院士为他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确保其康复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医+药+护”闭环关爱机制的
延续与升级
是在既有成果上的精耕细作
承载着张家港
对罕见病患者群体的深切关怀
“在去年重点关注‘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工作基础上,我们今年聚焦‘血友病’病种,计划通过优化现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从药品供应更有保障到就医环节更加便捷,全方位解决‘血友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市医疗保障局局长何一雷表示,市医保部门将定期对渐冻症、血友病等罕见病患者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新需求,不断拓展和完善需求清单,同时,协同卫健部门探索构建罕见病专区,提供专家预约、网络会诊等服务,力争罕见病患者不出张家港,就能得到有效帮助,为每一位患者送去更实在、更长久的帮扶。
融媒记者丨陶子阳 丁珰(见习)
融媒编辑丨张婧雯
校对丨闵雪莲
责任编审丨侯沁莹 姜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