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好多朋友都在问,自己的社保实际缴费指数咋就低于社平工资的60%了呢?这可是关系到咱们以后养老金多少的大事,今天就来给大家唠唠,到底为啥会这样,又该咋解决。


  


  为啥社保缴费指数这么低?


  


  政策“老黄历”在捣鬼


  


  早些年社保政策还在“成长”阶段,很多规定没现在这么细致,也没有明确规定最低缴费档次得是60%。那时候大家缴费都比较随意,按照较低标准交了不少年。这些“历史旧账”,就像一个个小拖油瓶,拉低了咱现在社保的整体平均缴费指数。而且,社平工资的算法也变来变去,以前是按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算,现在换成全口径工资了。养老金计发基数要是没跟上这变化,缴费指数自然就乱套啦。


  


  单位“粗心”或“耍心眼”


  


  有些单位,要么是真粗心,要么就是想省钱,没按照咱们真实工资去申报社保缴费基数,偷偷给报低了。还有的,社保缴费记录也弄得乱七八糟,不是少这就是缺那。比如换工作的时候,社保关系没顺利转移,就像快递丢件一样,缴费记录也“丢”了,缴费指数可不就上不去嘛。


  


  工资“陷阱”与企业“小算盘”


  


  咱工资构成可复杂了,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津贴啥都有。但有些企业就很“鸡贼”,算社保缴费基数的时候,只把基本工资算进去,其他收入都当没看见。这就好比买东西只付了零头,缴费基数低了,缴费指数自然高不了。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专门挑政策允许的最低限度来交社保,咱们的权益就这么被“牺牲”了。


  


  特殊时期与地区差异“搞事情”


  


  要是咱们处于短期离职、长期病假或者产假这些特殊时期,企业会根据情况调整缴费基数,缴费指数也就跟着降了。另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也有差别。就像各地房价不同一样,你在不同地区参保,社保关系转移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缴费指数低于60%的情况。


  


  有啥解决办法?


  


  个人:大胆维权,灵活调整


  


  发现自己社保缴费指数不对劲,别害怕,先和单位好好沟通,要求他们按照真实工资重新申报社保基数,把之前少交的补上。要是单位耍赖,就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记得把工资条、劳动合同、银行流水这些证据都保存好,这可是咱们维权的“秘密武器”。


  


  灵活就业的小伙伴,要是手头宽裕,就选个高一点的缴费档次,而且一定要按时缴费,别断缴,这样才能把缴费指数提上去。


  


  单位:规范管理,别再“坑员工”


  


  企业得加强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社保申报,定期自查,千万别再为了省钱少报社保基数,老老实实按照员工真实工资申报,这样才能留住员工的心。


  


  政府:加大监管,保障权益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保缴纳的监管力度,完善社保制度,对违规企业严肃处理,保障咱们每个人的社保权益。


  


  社保缴费指数关系到咱们的晚年生活,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别让自己的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