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成都市总工会指导,龙泉驿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共同主办的“匠心汇聚 建功驿都——2024年龙泉驿区工匠绿卡发布暨职工技能大赛闭幕仪式”举行。


  视频加载中...


  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全区广大职工群众努力做高素质劳动大军的积极示范者,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市总工会二级巡视员刘斌出席闭幕式,龙泉驿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杨帆出席并致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鸿、区政协副主席杨俊出席。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全国技术能手、龙泉驿区各级工匠代表,驻区高校、企业职工代表,区级各部门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


  建强技能竞赛练兵场


  锻造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活动在酷炫创意的“旗创未来”表演秀中拉开帷幕,展现出“智造龙泉驿”“匠心龙泉驿”的城市愿景,通过视频回顾“匠心筑梦 问鼎驿都”2024年龙泉驿区职工技能大赛全程和获奖选手。


  活动现场


  今年,龙泉驿区紧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建圈强链、城乡融合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组织开展10项职工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新能源)、工业机器人、多工序数控机床等项目让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区蔚然成风。


  本次大赛共吸引全区119家企事业单位近千名职工踊跃参加,经过5个月激烈角逐,80余名一线职工、团体获得奖项,通过以赛促练,推动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鲁萌作为工匠代表发言


  “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匠心精神,我已经在古籍修复领域深耕15年,这项工作尤其考验耐心和细心。”“四川工匠”、龙泉驿区优秀技能人才代表鲁萌作为工匠代表表示,匠心成就未来,将继续发挥个人的努力,为文物保护事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落实礼遇工匠十条


  凝聚更多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


  一张礼遇卡,礼遇工匠、更激励人心。


  现场,各级工匠代表收到龙泉驿区首批“工匠绿卡”实体卡。这张卡的背后,是龙泉驿区出台的《成都市龙泉驿区礼遇工匠政策措施实施办法》,其适用于由区总工会本级组织推荐和评选的“四川工匠”“成都工匠”和“驿都工匠”,工作在龙泉驿区范围内、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均可享受相关礼遇政策。


  龙泉驿区首批“工匠绿卡”发放


  据介绍,“工匠绿卡”实体卡聚焦人才实际需求,整合“部门+院校+社会”等多方面服务资源,提供人才落户、子女入园入学、优先窗口服务、交通出行、文体活动、身心健康、保险保障、法律咨询、技能提升等10个方面长效化、精细化、多元化服务。通过帮助工匠人才解决好衣食住行方面的“关键小事”,让工匠人才真正安心“做大事”。


  同时,“工匠绿卡”持有人进入“龙泉驿工会”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进行实名认证,可形成工匠身份标识,实现“专人专卡、专卡专享”。线上可获取龙泉驿区礼遇工匠政策措施各项服务内容及具体办理流程,通过“一键认证、一卡专享、一网通用”享受专属政策福利。


  唐仁杰作为“工匠绿卡”首批工匠代表发言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电装车间主管工艺师唐仁杰作为“工匠绿卡”首批获得者,站在台上笑容满面。“‘工匠绿卡’的发放,是对匠人技能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我从中感受到了社会对工匠的尊重和重视,还有区总工会这个‘娘家人’一直以来给予的关怀。”他表示,将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行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锚定区域发展关键点


  厚植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沃土


  职业技能人才队伍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龙泉驿区正加快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和现代化中心城区,区总工会作为职工“娘家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作用,与区人社局、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打造“龙泉驿工匠学院”,推动建立校地合作、工学结合的职工继续教育新模式,为龙泉驿区培养一批适应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龙泉驿工匠学院课堂


  2023年以来,“龙泉驿工匠学院”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公益培训8期,涉及电工、互联网营销、民宿管家、心理咨询、应急救护等工种,为区域产业先后输送400余名专业技能人才,同时,吸引并引导青年及劳动者在职业技能教育中成长成才,推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职工技能大赛现场


  “通过技能大赛和发放‘工匠绿卡’,进一步激励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奋勇争先、追求卓越,在全区掀起了尊崇劳模、热爱劳动、争当工匠的热潮。”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时代发展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部署,以培育选树先进典型为驱动引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引导更多产业工人主动拥抱知识、提升技能和创新创造,在区域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中打头阵、挑大梁、当先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