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查看专题


  从社区门诊到医院能否取消转诊单,通过电子病历来实现信息共享?今年“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关注分级诊疗的信息平台搭建,对于这一问题,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方泽槐在会议现场回应,随着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今年全市将建设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居民看病“只需要拿着手机就能全搞定。”


  委员呼吁:取消社区门诊同一疾病再开转诊单


  市政协委员彭争武调研发现,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时,有些大病社区无法治疗,要开转诊单,转往上一级医院治疗,转诊单有3天有效期。但有的病病期不止3天,所以,不少患者从医院到社区门诊,从社区门诊再到医院,不断排队、不断交转诊费用。他建议,取消社区门诊同一疾病再开转诊单;降低或取消转诊单每次10元的收费。实施社区门诊与医院信息共享制度,转诊单信息共享后,同一个人同一种疾病,就不再需要从医院再到社区门诊开转诊单了。


  望牛墩政协小组则认为,日常就诊时,不少患者到一家医院要办一张诊疗卡,治疗和开药等病例记录,在医院之间也不是共享的。实现医院之间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作发展,病例共享很有必要。病例共享有利于随时看到患者的就诊、开药、检查记录,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治疗和检查。小组建议,通过制定统一的电子病历共享标准、加大患者隐私权的法律宣传与学习、增加对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参考国外一些著名医院的做法,加强电子病历软件的开发。


  回应:今年将建设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 市民看病更方便


  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马上得到了回答。在1月15日上午进行的分组讨论中,方泽槐透露,今年,东莞将继续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成分级诊疗系统建设,并对接“健康东莞”APP系统,市民办理转诊将可以直接在系统里完成,免去繁琐程序。此外,今年东莞将在全市医院统一建立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将所有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市民只要拿着手机,就能进行挂号、转诊、社保支付等“全部搞定”。


  方泽槐说,去年政协提案中,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很多,对于推动东莞医养结合、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全民健康信息化系统建设作用很大。其中,在医养结合方面,东坑医院床位已经供不应求。


  “今年将继续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泽槐透露,已印发实施的《东莞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共涉及15个建设项目,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内部管理系统建设等。其中,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今年将在全市医院统一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将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中所有的医疗信息进行互联互通。也就是说,市民去过哪几家医院、看什么病、医生开了什么药等信息将在系统里一查便知,更加方便医生问诊和市民看病。


  有了信息平台,转诊单等系列问题也将得到解决。方泽槐透露,目前已经上线的“健康东莞”APP将全市41家公立医院纳入,下一步则是全市所有的社卫机构。通过信息化平台,市民办理转诊将可以直接在系统里完成,免去繁琐程序。市民前去上级医院看病时,社区医生直接在后台帮忙传输信息、预约医生,转诊的程序更畅通。


  不过,方泽槐强调,感冒、发烧等小病在社区首诊的原则并未改变。“我们计算过,在社区看病,人均一次24元多。另外,市民只需花5分钟就可以在周边找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十分方便。”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