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五证合一” 让数据替群众“跑腿”
8月26日,吉林省省长蒋超良主持召开省政府2015年第14次常务会议,研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施意见、改革和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意见、加强商事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推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等工作。
会议指出,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强化财政规划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内在要求。
会议强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调动各级财政工作积极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会议指出,加强商事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事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会议强调,“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便利市场准入,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省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刻制公章准许证明“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会议讨论并通过《吉林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以省政府议案形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副省长庄严、隋忠诚、胡家福,省政府秘书长李福春出席会议。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省政府法律顾问、咨询委员列席会议。
吉林省于2015年1月份按照国务院部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安排,启动“三证合一”试点推进工商制度改革。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可实现一张执照打印三个证号且一个窗口全部办结。这一制度的改革,极大简化了办事流程,缩短了办事时限,最大限度降低了社会成本和行政成本。
8月26日召开的吉林省政府2015年第14次常务会议指出,我省在国家要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刻制公章准许证明“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五证合一”都是哪五证?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
“五证合一”有什么好处?
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行政效能。
实行“五证合一”的试点地区都有哪些反馈?
2015年7月1日起,浙江省率先在全国正式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老前辈”是如何评价“五证合一”登记制度的。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滨江)是实施“五证合一”登记制度试点,2015年5月15日,浙江省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在这里发出。在这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上,同时印有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统计登记证号和社保登记证号。这从根本上减少了证、照数量。对于初次创业者而言,“五证合一”更加显得便利便捷。
杭州优位科技有限公司的陈经理拿到了浙江省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
“五证合一”试点地区高层声音
“在改革前,企业要办齐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证、统计证这5本证照,需要到工商、质监、税务、人力社保、统计5个部门,提交5份材料,没有个把月根本办不下来。”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后,将统一由工商部门向企业颁发加载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社会保险登记证号和统计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据悉,改革实施后,浙江各地为此将统一开设“五证合一综合受理窗口”,3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联办证照。同时,免去所有证照办理手续费用,所需费用均由财政埋单。
多让数据“跑腿”,少让群众跑腿。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吉林省推出“五证合一”登记制度,让信息“跑腿”代替群众办事“跑腿”。这无疑又是我省推出的一项便民利民举措!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吉林网”—《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来源:中国吉林网 浙江在线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网络
编辑:实习记者王奕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