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保违法行为


  1. 不缴纳社保


  • 如试用期不缴、仅缴部分员工。
  • 法律后果:补缴社保费+滞纳金(《社会保险法》第84、86条),罚款(欠缴金额1-3倍)。
  • 员工应对:
  • 向当地社保局投诉,要求补缴;
  • 若因未缴社保导致无法享受待遇(如工伤、医疗),可要求企业赔偿损失。
  • 可以以不交社保为由提出被迫离职,主张N的补偿。

      2. 按最低基数缴纳(非实际工资)


  • 企业以低于员工实际工资的基数甚至最低基数缴纳社保,减少成本。
  • 法律后果:补足差额+滞纳金(《社会保险法》第86条),可能被列入社保“黑名单”。
  • 员工应对:
  • 提供工资流水证明实际收入,要求企业补差;
  • 匿名向当地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举报或集体维权(企业普遍违法时)。

      3. 拖欠或拒缴社保费


  • 情形:企业偶尔拖欠允许补缴,但长期拖欠社保费用无法补缴会导致员工社保断缴。
  • 法律后果:加收滞纳金(每日0.05%);查封财产、强制划拨(《社会保险法》第63条)。
  • 员工应对:
  • 督促企业补缴,或直接向社保局投诉,断缴会造成购房、买车等资格丧失,医保中断还要等3-6个月后才能享受,这期间生病只能自费。
  •   二、公积金违法行为和社保类似,都是


      1. 不缴、低于实际工资基数缴存公积金,拖欠公积金


      不同于社保是统筹的无法变现,只能享受对应福利。而公积金是可以通过买房、租房、大修、自建房等方式去取现的,还可以约定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定期自行打款。他实际上可以看做增加了相当于工资10%-24%现金收入。


      三、其他涉社保公积金违法行为


      1. 签订“放弃社保/公积金协议”


  • 情形:企业要求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或公积金的协议。
  • 法律后果:协议无效,企业仍需补缴(《劳动合同法》第26条);员工可随时反悔并要求补缴。
  • 员工应对:
  • 保留协议证据,投诉时作为企业违法依据。

      2. 异地违规缴纳


  • 情形:企业为降低成本,在社保/公积金缴费标准低的地区为员工异地参保。
  • 法律后果:补缴本地标准差额;员工无法享受本地待遇(如医保报销、公积金贷款)。
  • 员工应对:
  • 要求企业按实际工作地标准缴纳;
  • 向工作地社保/公积金部门投诉。

      四、维权建议


    1. 收集证据:

      劳动合同、工资流水、个税流水,社保/公积金缴费记录(都可以到对应网站打印);


      企业要求放弃社保的书面/聊天记录。


    1. 投诉渠道:

      社保问题:当地人社局(不缴的到劳动监察、少缴的到社保稽核科);


      公积金问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综合问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国家根治欠薪平台。


    1. 法律途径:

      劳动仲裁(支持补缴社保);


      法院诉讼(涉及赔偿损失或刑事责任时)。


      总结一下:


      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都会想尽种种办法少交、迟交社保公积金,而且通过工资流水和社保流水举证非常容易,没有争议。


      而企业社保和公积金违法成本高,特别是群体投诉,员工只要积极维权,基本是十拿九稳拿回自己的合法权益,让黑心资本家流血心疼。


      20年的职场老猫 人力法律双专业 维权路上 为你陪跑


      有各种劳资问题和管理难题都欢迎私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