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虚构劳动关系补缴社保?检察监督让骗保无处遁形!

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全部予以认可。看似顺利的民事诉讼案,没想到却是双方合唱的“双簧戏”。这是怎么回事?还得从九龙坡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社保领域虚假诉讼系列案说起。
“这些案子都是由同一名律师代理,起诉A公司所产生的确定劳动关系纠纷系列案。但开庭时,不仅郑文等6名原告不出庭争取自己的权益,被告也一声不吭就迅速承认了所有事实,这种毫无对抗的诉讼过程真的正常吗?”2024年4月,九龙坡区检察院在区法院开展民事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时发现猫腻。
案子如果没有争议,那双方为何还要走进法院?随着承办检察官再次仔细翻阅案卷材料,谜底也浮出水面。
“从案卷信息来看,这几名原告都在A公司工作了8年之久,但他们为什么都会选择在临近退休时才维权?除此之外,现有证据也较为简单,只有工资条、工作证等,并没有更多能展示工作痕迹的人证、物证进行佐证。”承办检察官表示,因办理一次性补缴社保需要法院、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等单位的法律文书,近年来,一些人便动起了通过虚假诉讼、虚假劳动仲裁骗取、套取社保基金的歪心思,而这起系列案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任何违法违规骗取或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月,九龙坡区检察院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并抽调院内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工资流水是确认真实劳动关系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先从这里下手。”在对案件进行仔细研判后,承办检察官前往银行调取了郑文等6人在劳务关系存续期间的流水明细。
“以郑文为例,他在2008年至2016年共有255笔银行流水,但没有一项是涉案公司的工资转账。”随后,检察官以查明的事实为基础,结合法理情等多方面对原告进行释法说理。面对如山的铁证,原告等人的心理防线也逐渐被击溃。
原来,2023年初,王一找到郑文等6人,称自己有门路能帮助他们补缴社保。在几人缴纳手续费后,王一便和涉案公司(均另行处理)伪造出工资单、劳动合同等证据,虚构了郑文等6人在涉案公司工作的事实。同年9月,郑文等人向区法院起诉涉案公司,请求判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11月,区法院作出民事判决,认定郑文等人与涉案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相关社保基金未实际发放)。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因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应依法予以纠正。”2024年5月开始,九龙坡区检察院陆续对区法院发出6份再审检察建议。
同年9月底,区法院对该院发出的再审建议均予以采纳,并于12月26日逐一裁定撤销原判,准予原告撤回起诉,并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罚款。至此,此次社保领域虚假诉讼系列案全部办结。
为延伸监督触角,办案期间,九龙坡区检察院与区法院、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联合签订《关于强化联合防范和严厉打击虚假诉讼行为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凝聚各方合力,助力保障国家社保基金安全。不止于此,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还召开社保领域虚假诉讼案件联系会议,就持续加大对社保领域虚假诉讼个案、系列案件的查办力度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实现从“被动打击”向“主动防控”的治理模式转型,保障民生安全。
(文中均为化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