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桑希鹏 通讯员 王若鹏 菏泽报道


  近日,在菏泽市通驰达物流“菏谐驿站”流动仲裁庭,一起新就业形态领域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正在开庭审理。与平常庭审现场不同,仲裁旁听席多了许多特殊的“观众”,他们是来自全市建筑、快递、纺织及新就业形态等行业的劳动者和企业代表。通过举办庭审观摩活动,以“实景课堂”模式让劳动者和企业亲身感受调解仲裁服务,持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月份,菏泽市人社局聚焦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群体,依托基层“菏谐驿站”,在楼宇商圈、零工市场设立标准化流动仲裁庭,持续开展“就业之路。仲裁守护”为主题的活动。活动以“六个一”为核心,即“建立一处流动仲裁庭、举办一次庭审观摩、开展一次普法宣传、发布一次典型案例、发放一份仲裁建议书、配备一名专职劳动关系协调员”。“六个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互动模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人社公共服务,在全市构建了常态化的仲裁调解服务体系。


  活动期间,全市调解仲裁机构致力于从源头化解争议和矛盾,除设立流动仲裁庭以外,还通过送法入企、沙龙讲座、座谈调研等多样化举措,进行全方位的普法宣传,在全市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开展普法宣传。6月24号,菏泽市仲裁院举办“调解服务进工地”专题培训会,对全市100余家参会建筑企业开展企业劳动用工培训,重点针对劳务分包单位普遍存在的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工资结算纠纷多发,矛盾处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就如何提升劳务分包单位用工规范化管理水平、构建高效用工矛盾预防机制与各参会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法律意识和用工管理能力。


  发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劳动争议案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发布了2024年度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案例涉及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关系认定、“打零工”劳动者与单位的劳动关系、裁员补偿、工伤认定等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


  发放仲裁建议书。菏泽市仲裁院结合鲁西新区劳动监察,向辖区内的某人力资源公司发放了仲裁建议书,就其未依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务进行了风险提示,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纠正用工管理中的不足,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用工风险。


  “就业之路,仲裁守护”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入企帮扶334次,服务企业437家,流动仲裁庭共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67起,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034名,解决劳动报酬16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