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作的时候,到底应该交居民社保,还是灵活就业社保?
大家常说的五险一金指的是什么,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五险一金指的是职工社保,除了五险一金之外,还有残障、大病补助等险种属于职工社保的范畴之中。职工社保指的是什么?那么如果不是职工应该怎么交社保?社保的种类都分为哪些呢?我应该缴纳哪种比较好?
01社保种类概述
我国现行的社保体系主要包括灵活就业社保、职工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保三种类型。
职工社保主要针对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职工,包含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公积金,即常说的“五险一金”。一般由公司和个人共同缴纳,缴纳频率为每月一交。在一定缴费基数上,医疗保险个人交2%,公司交10%;养老保险个人交8%,公司交20%;失业保险个人交1%,公司交2%;生育保险个人不用出钱,公司交0.8%;工伤保险个人不用出钱,公司交0.2%到1.4%。
灵活就业社保主要面向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包括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等。一般是两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个别城市可以交三险,多一个失业险。缴费基数通常是社平工资的60%到300%,缴费比例一般为20%,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缴纳方式为每月一交。
城乡居民社保主要针对城镇中非从业以及农村人员。一般是两险,居民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保每年大概300-400元左右,居民养老一般每年大概1000元起,缴纳方式为一年一交,一年保一年,一般有固定的缴费时间。
02缴费方式与比例差异
(一)职工社保缴费方式
职工社保由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缴费基数一般根据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确定,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以某地区为例,企业通常承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0%,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10%,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0.8%,工伤保险缴费比例为0.2%到1.4%不等。职工个人则需承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8%,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2%,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1%。这种缴费方式既保障了职工的权益,也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
(二)灵活就业社保缴费特点
灵活就业社保是个人自愿缴纳,缴费档次相对灵活。一般来说,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通常缴费基数为社平工资的60%到300%。以养老保险为例,缴费比例一般为20%,全部费用由个人承担。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也因地区而异。灵活就业社保的缴纳方式为每月一交,确保灵活就业人员在养老和医疗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三)城乡居民社保缴费情况
城乡居民社保同样是个人自愿缴纳,缴费档次较为多样。以居民养老保险为例,一般每年的缴费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常见的有每年1000元起的缴费档次。居民医保每年大概300-400元左右。城乡居民社保按年缴费,一年保一年,通常有固定的缴费时间。比如在一些地区,居民医保的缴费时间一般在每年的第四季度。这种缴费方式适合城镇中非从业以及农村人员,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
03领取待遇差别
(一)职工社保待遇优势
职工社保的待遇优势明显。在养老保险方面,由于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缴费基数相对较高,退休后养老金通常较高。以某市为例,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平均可达每月3000元以上。同时,医疗报销完善,能够覆盖大部分的医疗费用。例如,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高达80%至90%。生育保险为女职工提供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减轻了生育负担。工伤保险在职工因工受伤时,提供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保障职工权益。失业保险在职工失业期间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领取期限根据缴费年限确定,最长可达24个月。
(二)灵活就业社保待遇分析
灵活就业社保待遇相对职工社保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加大,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在养老金方面,虽然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但计算方式与职工社保相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如果按照较高档次缴费,养老金也能达到一定水平。以灵活就业人员按100%档次缴费为例,退休后养老金每月可达2000元左右。医保报销比例适中,一般能报销60%至70%的医疗费用。此外,灵活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申请社保补贴,减轻缴费负担。
(三)城乡居民社保待遇特点
城乡居民社保待遇水平偏低,但其投入低回报比率高。基础养老金主要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目前国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93元每月,各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升。如上海市达到了1200元每月,而一些地区可能只有几百元。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相对较低,一般在50%至60%左右。但城乡居民社保缴费标准低,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群来说,是一种较为实惠的选择。例如,按每年100元档次缴费,领取养老金时,每月也能有一定的收入,虽然不多,但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04退休年龄差异
(一)职工社保退休年龄规定
企业参保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因岗位和性别而有所不同。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在管理岗位工作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女职工在工人岗位工作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本人自愿申请并经单位同意,可以延期退休,延期退休时间以周岁计算,延期不超过55周岁。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国家规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依照劳动鉴定程序经市、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达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十年、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累计满九年或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八年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二)灵活就业社保退休年龄
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确定,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不过,部分地区规定,女性在单位有10年工作经历的,可以在50岁退休。2025年开始,延迟退休方案正式实施,对于灵活就业人员采取每4个月延迟一个月的方式,通过12年才会把退休年龄延长至男性63岁,女性58岁。但实施弹性延迟退休政策,如果因个人需要,可以提前三年申请退休,最早退休年龄不早于原本的退休年龄。
(三)城乡居民社保退休年龄
凡参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之城市居民,不分性别,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六十岁方可开始以月为单位领取相应养老金。从2025年1月1日开始,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男性退休年龄也将逐步延迟,但目前仍为60周岁。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保?
(一)个人经济状况考量
1.经济条件较好人群
·对于经济条件允许,每年能承受1万元以上养老保险交费,平均每月至少1000块钱以上,且在未来15年里能保证正常缴纳的人群,选择灵活就业的职工养老保险是较为合适的。职工养老保险所能够享受到的养老金也会更高一些,而且随着缴费年限和基数的增加,养老金上调的幅度也会相应增加。
·以一位经济条件较好的灵活就业人员为例,每年按照较高档次缴费,假设缴费基数为社平工资的200%,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广东省,社平工资较高,按照这样的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养老金可达3000元以上。
2.经济条件一般人群
·对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每一年拿不出1万多块钱来交养老保险费,每月也难以拿出1000多块钱交费的人群,更加适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种养老保险的特征是每年的缴费水平比较低,最低标准仅仅只需要200块钱,甚至对于一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年按照100块钱来缴纳就完全可以了。
·例如,一位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按照最低档次缴费200元,缴费15年,退休后每月也能领取一定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压力。
(二)年龄因素考量
1.45岁以下人群
·45岁以下的人群可以优先考虑职工养老保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距离退休年龄还有较长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满足职工养老保险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而且,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相对较高,能够为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以一位40岁的灵活就业人员为例,从现在开始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按照正常缴费,到60岁退休时,能够满足最低缴费年限要求,领取较为可观的养老金。
2.45岁以上人群
·年龄在45岁以上,无限接近于60周岁的人群,可能更加适合于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因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它允许在60岁之前一次性补交完成15年的费用就可以直接去办理退休,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不需要延迟退休。
·例如,一位55岁的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在60岁时一次性补交15年的费用,顺利领取养老金。而如果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可能会面临延迟退休的问题,得不偿失。
(四)选择建议总结
1.综合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年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保类型和缴费档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年龄在45岁以下,优先考虑职工养老保险;如果经济条件一般或年龄在45岁以上,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更为合适。
2.关注社保政策改革,提前做好规划。了解社保缴费年限调整、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变化,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社保缴纳策略。
3.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缴费基数进行投保,同时也可以申请社保补贴,减轻缴费负担。
4.无论选择哪种社保类型,都要按时足额缴纳保费,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保待遇。为自己的未来提供更好的保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