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全我国社保体系
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由多个部分组成,主要分为基本社会保险、补充保险和其他相关保障制度。以下是详细的分类说明:
一、基本社会保险(五险)
根据《社会保险法》,基本社会保险包括以下五类,通常称为“五险”:
1. 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灵活就业人员。
缴费:单位缴纳约16%(部分省份逐步调整),个人缴纳8%。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如农民、无业人员)。
缴费:个人自愿缴费+政府补贴,按年缴纳。
2. 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
缴费:单位缴纳约6-10%,个人缴纳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了原“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非职工人群。
缴费: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按年缴纳。
3. 失业保险
●覆盖在职职工(需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缴费:单位缴纳约0.5-1%,个人缴纳0.2-0.5%。
条件:非自愿失业且缴费满1年,可领取失业保险金。
4. 工伤保险
●覆盖在职职工,费用由单位全额缴纳(0.2-1.9%,按行业风险调整)。
●保障范围:工伤认定后的医疗费用、伤残津贴、工亡补助等。
5. 生育保险
●覆盖在职职工(部分地区已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但保障内容独立)。
缴费:单位缴纳约0.5-1%,个人无需缴费。
福利: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按单位平均工资计算)。
二、补充保险
1.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企业年金:企业自愿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市场化运营)。
●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强制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单位+个人缴费)。
2. 补充医疗保险
如“大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用于覆盖医保报销后的高额医疗费用。
3. 长期护理保险
试点中,针对失能人员的护理费用保障(部分城市已推行)。
三、其他相关保障
1. 住房公积金
●虽不属于社保,但常与“五险”合称“五险一金”。
缴费:单位和个人各缴5-12%,用于购房、租房等住房支出。
2.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
可单独参加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由个人全额承担)。
3. 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险
部分地区试点针对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特定保障。
四、覆盖对象分类
1. 职工社保: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强制参保)。
2. 居民社保:城乡非就业人口(自愿参保)。
3. 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参加职工养老/医疗保险。
总结
●核心体系:以“五险一金”为主体,覆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及住房需求。
●补充层次:企业年金、大病保险等提高保障水平。
●特殊群体: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人员有针对性政策。
各地政策可能存在差异(如生育保险与医保合并进度),建议咨询当地社保局获取最新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