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职场人发现自己的工资单有了变化:社保扣费变多了。2024年12月,广州社保费用上涨,以最低缴费基数为例,相比之前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并且还需要补缴2024年7-11月的社保差额。而进入2025年1月,社保费用再次上涨。这让许多职场人感到压力倍增,不禁思考:社保连涨,自己该为此买单吗?


  以广州为例,最近几个月社保费用一路飙升。第一次调整是2024年12月,社保最低缴费金额就有了明显变化,主要是养老保险基数下限进行调整。按照原计划,每年7月需要调整一次养老保险基数下限,由于各方面综合原因导致最新一期的基数下限推迟至2024年12月才公布,养老保险的基数从5284调整为5500。因此,2024年7-11月的社保差额需要补缴。第二次调整是2025年1月,社保费用进一步上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从5996调整为6236。这一系列调整使得社保费用大幅增加,按照最低缴费标准计算,广州职工社保最低缴费标准涨至1810.55元/月(不同行业会有细微差距,具体金额以税务申报时显示为准)。这无疑给职场人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社保政策调整并非广州独有,2025年1月1日起,大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核定标准调整为8190元;福建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暂按不低于4043元/月执行;丹东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基数按照5480元/月执行。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通常是根据所在地区上一年度全口径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社保缴费基数相应上调,以保障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为民众提供更充足的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加剧,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也需要通过调整社保缴费来维持社保体系的平衡。


  面对社保连涨,职场人的态度各不相同。一些职场人表示理解,他们认为社保是对未来的一种保障,虽然现在缴费增加了,但退休后能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医疗保障也会更完善。有网友说:“社保多交点,以后养老更安心,现在辛苦点也值得。”然而,也有不少职场人对此感到无奈和焦虑。特别是对于一些工资水平较低的职场人来说,社保费用的增加让他们的生活压力进一步加大。他们觉得在工资没有明显上涨的情况下,社保缴费却不断增加,到手的工资越来越少,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甚至有部分职场人产生了弃保的想法。


  有位职场人小李就诉苦道:“我每月工资也就5000元左右,2025年1月社保费用上涨后,我要多交好几百元。再加上还要补之前的社保差额,这对我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我家里还有各种开销,孩子上学、还房贷,真的有点吃不消了,我都想放弃交社保了。”


  但实际上,弃保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社保包含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每一项都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以养老保险为例,缴纳时间越长、金额越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如果中途弃保,不仅会影响未来的养老生活,还可能导致之前的缴费年限作废。医疗保险也是如此,一旦弃保,生病就医时就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社保连涨虽然给职场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它是为了给我们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职场人在面对这一情况时,不应盲目选择弃保,而是要综合考虑自身经济状况,合理规划财务。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技能,争取获得更高的收入来应对社保费用的增加;也可以关注政府是否有相关的补贴政策,以减轻负担。同时,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员工共同应对社保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