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级政府组成部门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是一个体系庞大的存在,不仅机关庞大、股室众多,还有下属社保、就创等各中心,以及各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共同组成了庞大的人保系统,维系着全县民生底线。


  这个正科级单位左手托着千家万户的"饭碗"与"养老钱",右手牵着县域人才队伍的"成长链",既要确保失业群体的救助金准时入账,又要为规上企业精准输送技术工人,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和谐”的治理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作为全县民生保障的"主阵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职能相当广泛。


  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审批到农民工欠薪追讨,从养老金资格认证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发放,从劳动仲裁调解到人才公寓分配,每一项业务都直接牵动着群众切身利益。


  尤其在当前经济转型期,既要扛住就业压力实施"万人就业帮扶计划",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社保扩面提标,更要化解新业态用工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重使命交织让这个部门始终处于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


  局领导班子通常配置"一正三副",局长统筹全局,三位副局长分别主抓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和人才人事三大板块。


  在政治生态中,人社局长虽不像财政局长般手握"真金白银",却是民生实事的"施工队长",其政策执行力直接关系政府民生承诺的兑现度。


  分管社保的副局长常被戏称为"养老金守门人",手中握着全县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方案。


  分管仲裁的副局长则是劳资矛盾的"灭火队长",重大集体争议案件需亲自坐镇调解。


  下属科室中:社保中心主任掌握着全县养老、失业、工伤三大保险基金的收支命脉,每月数千万资金的流转需经其签批,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级别为副科级;


  就创中心主任手握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分配权,也是一个相当有份量的存在,级别也是副科级。


  仲裁院院长作为"民间法官",每年处理数百起劳动纠纷案件,其裁决书往往成为县域劳资关系的风向标;


  这些关键岗位负责人虽无显赫职级,却是企业争相拜访的"座上宾",就连乡镇长也要客气三分,毕竟每个村子的公益性岗位指标都捏在人家手里。


  作为离群众最近的民生部门,人社局干部最懂人间冷暖——他们见过尘肺病人颤抖着签收工伤认定书的泪眼,也听过失业青年领取技能培训补贴时的笑声;


  既要铁面无私地驳回违规提前退休申请,又要苦口婆心地劝解劳动仲裁申请人。


  这个既需要菩萨心肠又讲究法治思维的单位,虽不如经济部门光鲜亮丽,却能在化解一起起劳资纠纷、落实一笔笔养老金的实践中,让干部真正读懂"国之大者"的民生底色。


  这或许就是人社工作最独特的价值所在吧!


  那么,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内设机构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又主要有哪些职能呢?下面,以中部某县为例,分析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内设机构和职能,以期读者观鉴。


  一、办公室


  负责综合协调、公文流转及后勤保障;统筹全局重点工作督办,组织会务及对外宣传工作。


  二、工资股


  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政策,审核工资调整及津补贴发放;监督指导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


  三、专技股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与继续教育;承办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及专家服务管理。


  四、事业单位管理股


  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及考核管理;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及公开招聘工作。


  五、财基股


  编制部门预决算,管理行政经费及社保基金;监督专项资金使用,开展财务内控审计。


  六、仲裁院


  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组织争议调解;指导企业规范用工,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


  七、劳动股


  监督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查处违法用工行为;指导企业劳动标准制定及特殊工时审批。


  八、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股


  监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及跨区域劳务协作。


  九、劳动保障维权服务中心


  受理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协调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


  十、档案室


  管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人事档案;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及查阅服务标准化。


  十一、政策法规股


  审核规范性文件合法性,承办行政复议诉讼;组织普法宣传及行政执法监督。


  十二、政务服务大厅


  集中办理就业登记、社保卡申领等民生事项;推行“一窗通办”及“互联网+政务服务”。


  十三、就创中心


  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公益性岗位,开展失业动态监测。


  十四、社保中心


  经办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及待遇核发;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及社保卡应用拓展。


  十五、技工学校


  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承担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及技能人才教育培育工作。


  技工学校,其实就是县职业中专或大专,有些县可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