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政策调整,对百姓有什么好处?
多地优化公积金政策 惠民力度再加码
近日,全国多个城市相继发布住房公积金新政,通过调整缴存基数、放宽使用范围、提高贷款额度等举措,进一步发挥公积金制度的民生保障作用。此次政策调整涉及购房、租房、养老等多重领域,预计将惠及超1.2亿缴存职工
政策亮点聚焦民生需求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全国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达1.3万亿元。此次新政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1. 缴存基数动态调整:上海、广州等23城将缴存基数上限提高至当地社平工资的3倍,高技能人才可额外上浮20%;
2. 贷款额度阶梯提升:南京、武汉等市首套房贷款额度最高上浮30%,多孩家庭贷款限额可达120万元;
3. 使用场景持续拓宽:新增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适老化改造等提取情形,北京、成都试点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
数字服务助力便民升级
依托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跨省通办服务覆盖提取、证明开具等12项高频业务。深圳市率先推出「智能核额」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贷款额度「秒批」,办理时效压缩80%。长三角区域建立异地贷款互认机制,三省一市缴存职工可享「同城待遇」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
浙江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分析显示,新政预计带动年内住房交易量提升5%-8%,特别对首套刚需群体形成有效支撑。当前全国公积金个贷率维持在85%的健康区间,风险准备金余额突破8000亿元,为政策实施提供充足保障
即日起,缴存职工可通过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12329热线及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细则并办理业务。业内专家表示,本轮调整标志着公积金制度从「住房保障」向「综合民生支持」转型升级,政策红利将持续惠及新市民、青年群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