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首家!高明成立社区基金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3月18日,高明首个“社区基金”——明城社区“明善基金”在高明区明城镇明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签约成立。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明城镇政府、区慈善会及明城社区等相关人员参加了签约仪式。明城镇明城社区作为试点之一,率先成立全区首个社区基金,反哺社区服务供给,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市场化运营为手段,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高明首个“社区基金”——明城社区“明善基金”在明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签约成立。
今年,高明区印发了《佛山市高明区推进“两社三中心”试点共建“幸福之城”工作方案》,提出创新构建“一核引领、两社提升、三中心提质、四善小区筑基、多元共治服务”为核心的“1234N”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两社三中心”社区运营新模式。
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社区基金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作为慈善组织设立的专项基金,它是城乡社区在基金管理平台设立的专项科目,通过基金运营吸纳社会捐赠,为社区导入社会化资源,以小资金撬动大服务,用小投入激发大活力,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满足社区需求。
明城镇明城社区作为试点之一,率先成立全区首个社区基金反哺社区服务供给,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首次明确将市场化理念融入社区运营,提出以公益为价值导向、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的创新路径。通过培育社区社会企业,探索“公益服务+商业运营”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例如,鼓励社区通过运营便民超市、共享空间等创收项目,反哺公益服务;依托社区慈善基金会整合社会捐赠资源,支持社区服务、文化活动等。 此外,试点引入“社区合伙人”机制,吸引企业、商户、专业机构等以合作形式参与社区服务,形成“政府搭台、多元唱戏”的协作网络。通过资源互补与利益共享,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2025年,高明区已在荷城街道明湖、中山社区及杨和、明城、更合镇启动5个“两社三中心”试点建设,重点打造一批“一居一品”特色品牌,如文化传承型社区、智慧便民型社区等,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治理经验。
成立社区基金,突破传统行政化社区管理模式,通过机制创新与市场化探索,推动社区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未来,高明区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深化社区运营改革。
名词解释:
“1234N”机制,打造社区治理与运营双引擎
1.“一核引领”: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凝聚党组织、居民、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确保社区治理方向与群众需求高度契合。
2.“两社提升”:聚焦“社区人气”与“服务品质”双提升。一方面,通过丰富文化活动、完善公共空间,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以“公益+市场”为导向,打造高品质、品牌化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3,“三中心提质”: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向“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升级,构建10分钟社区服务圈。通过硬件改造与功能优化,提供便民办事、邻里互助、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
4.“四善小区筑基”:以“善引领、善协商、善共治、善服务”为目标,打造“熟人社区”。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推动居民深度参与社区事务,形成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生态。
5.“多元共治服务”:引入社区社会企业、社区慈善基金会、社区“合伙人”等新型运营主体,链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资金+资源+服务”的可持续供给模式。同时,发展社区新型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产,增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
文/高明融媒记者陈嘉懿 通讯员陈信尧
图/通讯员供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