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


  16届9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2022—2035年)》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共8章74条,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从目标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保护等方面,谋划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02平方公里范围的空间蓝图。


  《规划》总体目标将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


加强规划衔接,谋划全域空间格局
构建“一带四轴、三核六片”空间结构

   《规划》从优化空间、产业布局等多维度发力,充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从严从实从细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7.87平方公里,落实城镇开发边界165.65平方公里等“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素,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并围绕保护生态空间环境、改善生活空间品质、提高生产空间效率,提出加强南香山、东江滨江湿地、西福河、雅瑶河等生态地区保护和修复,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设施配置等具体要求。


  在充分考虑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三大交通枢纽优势的基础上


  《规划》提出


  以交通干道、城市拓展趋势为连接轴线


  构建“一带四轴、三核六片”的空间结构


  ▼


01

  “一带”及东江—增江高质量发展带,承接“两江东进”发展动能,推动东江一体化打造高能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02

  “四轴”分别为依托福宁大道、沙宁公路、荔新公路,沿南香山形成的香山智造轴;依托广园快速路、荔新公路、永宁大道东沿线形成的荔新智造轴;依托南北大道、石石大道,沿增江形成的增江创新轴;依托广汕快速南移线、朱石公路,沿西福河形成的西福河创新轴。


03

  “三核”为依托新塘站及其周边城市功能,构建广州东部中心枢纽核心;依托增城西站、增城站,分别形成广州东部国际物流核心与增城站综合服务核心。


04

  “六片”为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东江创新活力区、广州东部国际物流区、仙村高端智造区、石滩综合服务区、荔三智能制造区。


  


立足区域特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4大产业分区和18个产业组团

   《规划》充分衔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增城区“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未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3+3+N”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即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其中,三大主导产业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车)。


  产业空间布局方面


  《规划》明确构建


  4大产业分区和18个产业组团


  ▼


01

  其中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与信息技术集聚区,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区域,范围涉及永宁街、宁西街、仙村镇、石滩镇,内含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宁西园区、翟洞片区、仙村园区四大产业平台,产业发展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智能家居、金融科技为主。


02

  广州东部科创与物流发展区,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区域,范围涉及中新镇和朱村街,内含中新科技园、广州科教城、公铁联运三大产业平台,产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智能制造、外贸服务为主。


03

  广州东部中心总部与东江创新服务区,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区域,以新塘镇南部区域为主,内含枢纽核心区,产业发展以总部经济、科创服务、枢纽商务、会议会展、文化创意、智能装备为主。


04

  广州东部汽车与食品医药医疗智造区,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区域,范围涉及增江街和石滩镇,内含荔三产业带、退二进三园区、增城火车站、石滩园区四大产业平台,产业发展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医疗机械、智能健康为主。


提升交通效率,打造交通枢纽门户

  实现1小时畅达湾区


  2小时连通海西城市群


   发挥三大枢纽对珠三角及粤东地区的交通辐射作用,构建以“高铁+高速公路+快速路”为骨架的复合型交通网络,快速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推动区域深度融合,实现区域空间结构联动式发展。


  在轨道交通规划方面


  《规划》提出


  建设“三铁合一”立体交通网络


  ▼


  依托4条国铁、4条城际、10条地铁,构建“12358”全国时空圈,形成区域互联、全国通达的铁路网络,实现1小时畅达湾区,2小时连通海西城市群,3小时直通长江中游城市群,5小时可达长三角城市群,8小时可达京津冀城市群的时空目标。


  在道路系统规划方面


  《规划》提出


  打造“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


  形成“六横八纵”快速骨架路网体系


  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串联各产业组团


  实现生产要素之间快速流动


  ▼


  规划14条跨江融合通道,加强与东莞互联互通,聚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增天高速建设,加强东部中心与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加快谋划增莞番高速,加强与东莞、狮子洋、南沙之间的联系,实现道路交通30分钟到达广州中心城区、东莞中心城区,45分钟到达南沙。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大力整合优化码头资源,加快完善码头基础设施和口岸疏港路网建设,推动东江岸线从“生产岸线”向城市生活与旅游观光等开发利用为主的“生活岸线”转变。


  ▲增天高速效果图


  慢行交通方面


  《规划》提出构建


  “各行其道、机非分离、无缝衔接”的


  连续慢行系统


  加强轨道站点、公园、历史遗迹的


  慢行联系


  满足通勤、休闲慢行交通出行


  提升片区慢行品质


营造品质生活,建设绿美宜居城区

  构建“一江两山六脉”的生态空间格局


  《规划》紧扣


  生态保护、城乡均衡等核心要点


  着力打造具备特色的


  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样板


  以绿美增城生态建设为引领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强


  生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利用


  构建“一江两山六脉”的生态空间格局


   ●依托东江母亲河生态廊道,串联南香山、马头山两大生态绿核,通过温涌、白江涌等六条水系廊道有机连接海岸、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形成以山地森林为基底、以城区绿色空间为主体、以水脉为通道,构建贯通全域的线性开敞空间体系,实现生态资源与人文景观的协同保护与活化利用。


   ●在筑牢生态基底的同时,《规划》还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风貌提升等领域,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均衡配置,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为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现代化生活条件,《规划》计划统筹布局各区、各镇街、各行政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服务从基本保障到优质均衡供给,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社会服务设施网络。面向138万服务人口,构建全域覆盖的“一核两片九组团”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城乡协调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规划》优化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完善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加速骨干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集聚,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城。


   具体来说,《规划》聚焦“芯显车”等重点产业,拓宽“以会引才”“以赛引才”“以才引才”渠道,持续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和现代企业家。完善“订制服务、精准对接、高效引才”工作模式,在创新创业、安家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多样性人才服务。


  

  

  

  点击下方标签,关注“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在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可解锁更多功能。


  回复【退休年龄】快速查询法定退休年龄


  回复【电视缴费】可为有线电视快速续费


  回复【有线电视】办理有线电视业务


  回复【找工作】掌握最新招聘


  回复【地铁21号线】获取广州地铁21号线快车时刻表


  回复【公交】获取增城公交实时情况


  回复【便民小店】查看附近的便民小店


  回复【公积金】办理公积金业务


  回复【天气】查询实时天气情况


  回复【港澳通行证】进入网上预约/办理入口


今日精选

退款!增城最新曝光→
增城欢送新兵入伍!现场直击→
发挥林长牵头抓总作用,增城全区联动开展义务植树
“阅增城”视频号上新啦!

  禾雀花盛开


  市民、游客共赴春日美景


  ↓↓↓


来源:南方+

  编辑:刘思泳


  审校:陈翠珠


  值班主编:黄家荣


  终审:王戟


  签发:朱卓东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合作、报料联系小编微信号 :zcrb-q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