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冠蓉


  川渝合作、成渝经济圈说了十多年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在重庆市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重庆市人大代表、长寿区委书记赵世庆时发现,长寿在2019年居然干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小事”,真心眼前一亮。


  2019年,长寿在川渝及川渝两地四方合作机制下,促进川渝融合、成渝经济一体化方面小步快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念好“山字经”。结合开发建设长寿大洪湖水上景观,推动整合长寿区、四川邻水县毗邻及周边区域旅游生态资源,以打造五华山国家级4A景区为重点,共同打造大华蓥山生态旅游区。共同召开有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县、邻水县参加的川渝(渝邻)合作第一届森林防火联席会,签订《川渝(渝邻)合作森林防火联防协议》,构建起联合执法检查、重大森林火灾相互救援等机制。


  二是做好“水文章”。着眼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与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加强大洪湖、御临河等跨界湖泊、水流的环境综合治理和边界联防协作,并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实现御临河、大洪河两条跨境河流在水污染防控、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处理事故、协调处理纠纷等方面的联防联控联治。共同举办2019年水环境保护联席会,商议长寿邻水交界断面水质、大洪河水库库面清漂等具体问题,争取将大洪湖良好湖泊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纳入上级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打好“道路牌”。推动实施长寿区、邻水县连接公路干线提档升级工作,对连接道路采用同一道路等级标准实施扩宽、油化工程,实现两地道路等级一致,构建起方便高效的基础交通网络。目前,长寿境内的大凉路升级改造、义和至川渝界段公路升级改造、芦池至邻水公路升级改造等连接邻水道路项目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进展顺利。


  四是出好“治理拳”。共同开展社会治理联防联控,有效解决了大洪湖水面养殖利益纠纷、交界地区社会治安以及水上安全秩序等问题。积极做好两地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公积金互转互认工作,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了长、邻医疗机构交流合作。


  “总书记去年到重庆时说得好,川渝本就是一家人。”赵世庆表示,成渝经济高度互补,要建成中国经济第四极,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协同起来。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寿区如何进一步作为呢?他们拿出了五个方面的“清单”: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长寿与邻水及川东北地区交通通道建设,支持川东北货物经长寿港“通江达海”。二是推进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共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长寿、广安在综合化工、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强合作,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等推动补链成群,做大做强工业“数字经济”。共同打造长邻旅游环线,建设五华山—华莖山、长寿湖—天意谷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强长寿柚与广安龙安柚开展特色产业合作,探索打造全国驰名的农产品共用品牌。三是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四是推进园区建设合作协作。探索和推动长寿经开区与成都经开区、高新区等共建“飞地园区”。五是推进生态建设联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