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大揭秘:上海2690元居首,25地区突破2000元大关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数据显示,上海以2690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高居榜首,江苏省和浙江省以2490元并列第二。与2023年同期相比,突破2000元大关的省份数量有所增加,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整体呈上升趋势。
据人社部数据,全国共有25个地区第一档最低工资达到2000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个,分别为云南、宁夏、湖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海南和甘肃。其中上海以2690元居首,截至今年10月1日,第一档最低工资未满2000元的地区有6个,分别为广西、山西、内蒙古、新疆、贵州和青海。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来看,共有15个地区最低工资呈上升趋势,吉林涨幅最大,相比上年上涨了240元。
从时薪来看,第一档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在20元及以上地区有26个,北京以26.4元排名居首。天津、辽宁、江西、湖北、广西等15个省份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而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
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目前,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包括了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不过,北京、上海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用人单位另行缴纳。因此,这意味着北京、上海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除了可以直接拉动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外,还会带动其他一些待遇提高。
其中,失业保险金、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试用期的工资以及单位停工、停业等情况下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会随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而变多。
本文源自金融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