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矿集团:将关爱进行到底
阳春三月,和风送暖。生活在新矿集团的广大职工家属,此刻正从心底里泛起浓浓暖意。新的一年,新矿集团再次“把职工放在最高位置”,谋职工之利,解职工之忧,让职工看到行动、感受变化、得到实惠,将最贴心关爱送到职工心底,以职工幸福指数检验企业发展质量,凝聚发展合力。
聚焦身心健康,实施文体惠民
(翟镇煤矿安全演出队进区入队演出)
职工文化建设是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必要手段。
近日,在新矿集团翟镇煤矿,一场与职工零距离的安全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也让职工们切身感受到安全对每一个家庭的重要性,职工们都说这场演出收获满满。
“我们要把满足职工文化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为职工活动场景提供更多选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职工文化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翟镇煤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杜恒瑞说道。
该矿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坚持职工活动常态化机制,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翟煤春晚”“班组长节颁奖典礼”“迎春健步走”“消夏晚会”等文体活动,已经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将文艺作品送到区队、车间和岗位,创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安全宣教活动,编排短小精悍、寓教于乐的安全文艺节目,打造“安全小剧场”“井口探亲行”等多个品牌活动,常年开展“五进”安全宣传活动不断线,并组织一线职工参与和体验亲情安全活动,让“安全之声”成为企业“最美和声”,筑牢安全二道防线。
(新矿内蒙古能源职工影院)
为了丰富职工的文体生活,新矿集团各基层单位每周、每月、每季都会安排不间断的各色文艺演出,同时,不断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在新矿内蒙古能源,他们高标准建设了3个职工微型影院,配备70余件体育健身器材,着力为外出创业职工提供良好文化生活环境。改建新矿文体中心户外运动场,建成了2个标准篮球场、1个网球场、2个羽毛球场,满足职工业余文体生活需要。同时,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先后建成文学艺术、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12个文体协会,拔河、羽毛球、乒乓球、健美健身等6个文体活动基地,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矿区形成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良好局面。
聚焦一日三餐,实施舌尖惠民
(职工在餐厅准备就餐)
吃得舒心,才能干得开心。新矿集团各基层单位普遍将一日三餐列入稳定职工队伍的“一把手工程”来管理,不仅让职工“吃饱”,还要“吃好”。
“青椒肉丝、排骨炖冬瓜、干煸豆角、包子、油饼等营养搭配不重样,现在咱食堂菜品花样多了,真是暖胃更暖心。”刚升井的一线职工吃着香喷喷的饭菜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提升职工食堂服务,翟镇煤矿组织食堂与职工代表召开听证会,研究开办了“智能餐厅”,“明码标价、扫码取餐、精准计价、一键支付”,不仅节省了排队等餐时间,而且丰富的菜品也给了职工多样化选择。
另外,针对食堂及餐具卫生保持情况,安排专人进行盯防,确保职工安全饮食。严把食材进货渠道,真正做到饭菜暖胃、服务暖心、安全放心。各单位工会成立食堂监督管理组,每周开展“职工食堂满意度”民意调查,每月对食堂进行考核公示,重点对凌晨左右的饭菜进行现场查看,确保中班职工吃上暖心的饭菜,为所有职工提供“味美可口、质优价廉”的餐饮服务。
聚焦“一老一小”,实施公益惠民
(新矿志愿者进家服务留守老人)
新矿集团探索志愿公益与市场化结合模式,联合地方街道社区,打造了首个以服务社区老年人为主的长安社区“幸福食堂”,根据不同年龄段对社区居民进行让利,有效解决社区老人就餐难的现实问题。秉持“你在前方为家创业、我在后方保你无忧”理念,“新矿心”志愿者定期收集驻外职工的“小愿望”,实施陪驻外职工父母做健康体检、为驻外职工妻子送束花等圆梦“微行动”,将驻外职工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及时“弥补”他们对家人的亏欠。对于那些家中只留下老人、孩子的驻外职工家庭,绘出“区域分布图”,编制“爱心户口本”,进行长期重点“关注”,累计暖心连线2800余次、入户服务1300多次,切实为驻外职工家庭办实事解难题。七月底,“新矿心-邻里守望 身边有我”项目刚刚斩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聚焦困难群体,实施帮扶惠民
(新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
兜实民生底线、做好困难帮扶,这是历年能源集团的重点任务,也是新矿集团始终坚持做好的工作。
新矿集团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度融合,优化管理服务,坚持完善月度摸底排查、季度帮扶救助、年度走访慰问机制,建立月底摸排、季度帮扶的工作台账,“三对接、三到位”解燃眉之急。“三对接”即:一对一入户对接、沟通无缝对接、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对接。建立帮扶救助联系卡,“点对点”收集整理意见建议,形成月度摸排问题排查化解台账、季度帮扶困难职工档案,根据摸排情况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深入了解困难职工生活需求困难。“三到位”即:做到感情联系到位、帮扶救助到位、问题解决到位,积极引导困难职工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为他们第一时间解决家庭生活问题。建立驻外职工家庭入户走访机制,形成月度驻外家庭走访记录,加强联系,建立结对机制,切实了解驻外职工家庭的生活状态和帮扶效果。做实帮扶救助“十项精准”模式,针对社区特困家庭,与社区居委会联合,主动开展“邻里互助、结对认亲”活动,并创新实行“每周通一次电话、每月看望一次、每季打扫一次卫生、重大节日叙一次亲情、每年陪过一次生日”“五个一”服务模式,给予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心灵慰藉。
(志愿者入户送医疗服务)
另外,积极组织“新矿心”志愿者到驻外职工家中进行面对面交流,给予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群体更多关心关爱,看望老人“拉拉家常”,帮助其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千方百计为驻外创业家庭解难题、办实事,解决驻外创业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公司的关怀与温暖。
在开展困难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实行帮扶“双结合”,撒网式与结对式相结合;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不仅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还引导他们在岗位创效,实现经济增收。
聚焦成果共享,实施发展惠民
(职工乘坐大巴上下班)
今年春节前夕,在新矿内蒙古恒坤化工、长城五矿两家单位的积极协同下,新矿内蒙古能源上海庙矿区至银川城区通勤班车正式“上线”运行,家住银川的职工终于可以体验到乘坐大巴回家的感觉。
内蒙古能源恒坤化工职工付斌说到:“以前我们自驾赶班,过路费高、高峰期车流量大,上下班非常不方便。现在有了通勤班车,实现了公司到家“两点一线”直达,心里很高兴、干劲更足了。”
据了解,因上海庙矿区到银川城区需跨省运行,公共交通不便,遇上雨雪天气,员工自驾车赶班存在出行安全隐患。针对这一实际,新矿内蒙古能源积极协调筹措、开展问卷调查、书面征求员工意见、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通勤车运行模式、行车路线、运行时间,让广大职工实现“工作在内蒙、生活在宁夏,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的目标。
“职工有期待,我们就应该有行动,开通职工上下班通勤车,充分体现了公司对广大职工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将用实际行动为职工群众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方便大家工作,激励职工干劲,更好地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新矿内蒙古能源恒坤化工党委书记 经理 陈霞说到。
去年以来,新矿集团修订省外员工休假报销往返交通费相关规定,省外员工可自行选择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符合报销条件人员在定额标准之内据实报销。克服资金紧张困难,为部分单位职工补缴住房公积金3.16亿元,化解了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将公积金支出纳入刚性支出。成立能源集团首家驻外员工服务中心,为驻外员工回本部办理业务提供优质暖心服务,让等候更体面,让异地办公更便捷,让吃、住、行不再操心,有人代办,成为联系服务驻外员工的“第一窗口”。
持续推进“千里有约、缘在新矿”赴外单位青年联谊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大龄青年职工组建幸福家庭、安心稳定工作。抓好职工疗休养工作,突出疗休养向基层倾斜、向生产一线倾斜,确保全年完成1800人疗休养计划。规范职工普惠性集体福利支出,法定节日为职工会员发放会员福利,以此保障绝大多数职工普惠性利益,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举措,让广大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来自企业的贴心关爱,工作、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刘佳 赵慧 陈雯静 杨阳 徐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