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为宣传新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普及住房公积金知识,市房改办会同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组织了一次住房公积金知识竞赛,这天下午,我办公室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同志,当得知参赛没有年龄和单位的限制后,就向我要了一张试卷,当时在房改办工作的我送给他一份载有“公积金条例”的报纸作为参考。


  2004年,济宁启动了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周一刚上班,就有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同志来找我,一见面就满脸笑容地问:“你还认识我不?”看上去面熟,却一下子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我姓李,那年参加公积金知识竞赛还获了奖。”我这才反应过来,是那位主动参赛的老头,几年不见,他面容憔悴,尽显老态。


  落座后,我给他倒了一杯水,他聊起了自己的境遇。他老家是临沂的,年轻时在村里当过支部书记,老伴过世后,到济宁投奔子女,后和一个丧偶的中年妇女组成了新的家庭,因再婚的事和孩子们闹翻了,他和老伴租房另过,每月几百元的房租,经济来源只有老伴企业微薄的工资和业余干家政的收入,吃穿用度捉襟见肘。虽和儿女住在同一个城市,却互不来往,连他们的屋门朝哪开都不知道。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你是管房子的,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当时,主要是廉租住房保障,对低收入家庭实行租赁补贴。我听他的情况应该符合条件,就向他推荐并介绍了相关政策,他很高兴:“我就知道,实现小康社会,党和政府不会落下我们这些困难户。”按程序申报后,由于条件过硬,他很快通过了准入审核。过了一个多月,他来到我办公室,进门后就往桌上搁了一包东西,打开一看,是几袋西瓜籽,原来,补贴款已经到位,是来报喜的。半年后,他又来找我,说搬家了,请我去看看。我随他到了新居,这是个旧住宅楼的二楼,面积50来平米,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此前,为了省钱,他租的是城乡结合部的房子,环境欠佳,条件简陋,现在有了政府补贴,个人只须负担房租的一小部分,就换了房,虽然旧了点,但设施齐全,生活质量提升了一大截。他满意地诉说着种种舒适和便利,说罢,不无遗憾地说,再好也是人家的,我自己要有一套这样的房子就好了。


  “你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价格很优惠。”他摇了摇头,再优惠我也买不起。“缺钱可以找公积金中心贷款。”我提醒他。“不行,条件不够,我俩都没缴公积金。”到底参加过住房公积金知识竞赛,这些基本政策都门清。


  “你老伴不是企业职工吗,他们厂里可能给职工缴了公积金。”“没有,她厂子效益不好。”他肯定地回答。我说:“过去没缴,以后肯定得缴。”我知道,这几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加大了对新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很多过去没有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企业都弥补了空白。


  以后的几年里,市区保障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小区陆续建成交付使用,2012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一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抓阄选房现场忙碌,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扭头一看,老李笑嘻嘻地站在身后,又老了几岁的他反而精神矍烁,我颇感意外:“你怎么来了?”“来选房啊!那事还真叫你说准了。”


  原来,在公积金中心的督导下,他老伴所在的企业也实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公积金贷款的问题解决后,他抓紧申购了经济适用住房。他还告诉我,跟孩子们的关系也正常了,他们愿意帮忙还贷。老李说:“昨天,我和老伴到小区看了看房型,70多平米,两室一厅,南北通透,厨房卫生间,水电暖齐全。没想到快要入土的人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多亏了公积金!”


  何止是老李,长期以来,住房公积金不知帮助多少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住房公积金制度撑起了百姓安居乐业的一片天。


  二等奖 布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