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企业诉求解决,受理业务超77万件…大埔探索营商环境“最优解”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谁的发展环境好、服务质量优,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把握先机。
推出“一企一专班、一企一对策、一企一服务”举措,数字化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推进政务服务下沉一线……近年来,大埔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工作落地实施,把用户思维深深植入每一个部门,为群众打造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切实增强企业与群众在政务服务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推动大埔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大埔县进一步深化并联审批、极简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图为大埔县城航拍。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协助解决企业诉求45个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当前,大埔正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优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营商环境。
为全力服务市场主体,当地出台《大埔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一企一专班、一企一对策、一企一服务”举措,实行全流程帮办服务,实现“企业零跑动”“一窗全通办”,并全力助推园区项目“拿地即开工”。
大埔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门式”综合服务。
“工作专班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项目进展情况,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通过集中办公、上下联动,显著提升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和问题协调效率,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据大埔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深入项目现场,掌握项目进度情况,了解企业诉求,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了解、多沟通、多服务”,为项目建设和投产创造良好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健全投资建设项目协同推进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对于关键性环节要重点攻关,各相关部门安排专人盯住落实,确保项目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工作有人促,保障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有了方案指引,更要落实落细。眼下,落户于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高陂科创园)的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节能制冷设备生产研发基地正在加速建设。
该项目于2024年3月动工建设,2栋厂房已封顶,另有1栋5层建筑面积为11429.04平方米的框架结构厂房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5月份可封顶,力争今年9月底完工投产,年底实现上规。
“在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县党委政府、有关单位以及高陂镇,为我们提供了全程贴心的暖心服务,招商服务专班专人对接项目用地、证件办理等相关事宜。”项目相关负责人李永铭告诉笔者,在项目建设过程,相关部门每周召开联席会议,企业遇到的用水、用电等问题,都能及时快速解决,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采取过硬措施抓好“双百”工作。2024年以来,大埔全县192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应进尽进”,其中,1777项可实现全流程网办,全流程网办率为92.46%。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请和办理的比例、不动产一般登记3天办结率和抵押登记1天办结率、商事登记设立中的企业和个体户设立全程网办率均为100%。
着力推进“极简审批”改革,2024年,大埔县认真抓好两批共2865项“极简办”事项的落地实施工作;持续在“减跑动”“减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颁发了全市第一本居住权登记证明,推出了“竣工即交证”等业务;全力抓好联审联批工作,实现由以前企业找部门到现在部门找企业主动靠前服务转变,协助解决企业提出的诉求45个,为9个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服务。
接下来,大埔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突出市场化、法治化导向,进一步深化并联审批、极简审批,实施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建立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带着感情纾困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对企业的承诺。
共受理各类业务超过77万件
走进大埔县政务服务中心,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张引起了笔者注意。拿出手机扫一扫,便可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首页,选择办事单位,开展全流程网上业务查询和办理。中心首页还提供线下大厅各窗口的联系方式,以及政务服务“好差评”和梅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链接。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埔县持续在优化政务服务上下功夫,努力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大埔以更优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2024年5月上旬,大埔当地居民刘先生将一面写有“为民服务暖人心,排忧解难似亲人”的锦旗送到政务服务中心,向为其办理“梅州惠民保”理赔服务的医保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点赞他们主动靠前、热情服务,耐心解答让其不用来回跑动收集资料,得以顺利理赔。
“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少跑一次腿、少等一分钟,这就要求我们医保窗口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和业务要非常熟悉。”大埔县政务服务中心医保中心前台组组长杨永丽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医保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以主动、耐心、高效的服务获得了广大群众点赞,并收到多面锦旗。
如今,高效便捷的办事经历比比皆是。过去,“办事慢、办事难、办事繁”,一直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于不少在外地工作过的大埔人来说,办理跨省、跨制度保险关系转移曾是很繁琐的业务,需要两地来回跑,办理时限长,办事成本高。如今,不仅实现了进一扇门办两地事,还优化了工作流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基本实现申请当日就办结。据进驻大埔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社保局社会保险关系股股长陈勇昌介绍,他们以法定办理时限为红线,每天对当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复盘,重点梳理总结发现的问题,落实好业务反馈督办,力争做到问题不过夜,当日问题当日解决,确保业务办理时限“零超时”。
另一边,大埔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全市首宗居住权登记业务申请后,及时组织登记人员开展业务学习,细化居住权登记业务流程、收件要件、审查要点等内容,同步开展登记系统功能调试工作,在限时办结期内成功办结了全市首宗居住权登记业务。
政务服务“小窗口”,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系着百姓。窗口虽小,关乎的却是民生大事。近年来,大埔倾力打造更加便民高效的“服务前沿阵地”,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2024年,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共受理各类业务超过77万件,未接到群众投诉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情况,全部受到好评,实现全年“零投诉”。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政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走进百侯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村民肖叔刚办完医保参保登记。他笑着说,“环境好了很多,服务效率也很快,很满意。”
为使群众可以享受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百侯镇以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环境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民服务,加快推动便民服务一站式办理。同时,积极构建“政务服务下基层+志愿者”工作模式,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各类服务事项下沉到村、社区,切实满足群众“就近办、网上办、家门口办”的需求,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百侯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投入30余万元对原有办公楼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服务中心大厅设置了休息区、母婴室、自助服务区、导办台,并配有打印机、饮水机、便民药箱、充电器等便民设施设备,在醒目处摆放了一次性告知单,让群众了解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方便群众办事,极大程度提升办事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进驻事项之大整合,让群众办事更简便。当地不仅将县级三百余项下放事项全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还结合实际设立综合窗口一站式受理所有事项,增设潮汐窗口以及帮办代办窗口,逐步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不仅如此,当地认真梳理城乡居民、企业职工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异地就医备案、残疾人认证、医保参保登记等高频事项,针对一些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众,将服务前置,根据群众人员结构和实际需求登记造册,建立重点人群上门帮验证+养老保险领取首年验证帮提醒等服务机制,采取干部下沉到户,志愿者上门服务到人的方式,实现从“群众走上来”到“送服务下去”的转变。
基层政务服务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年来,大埔县多措并举推进政务服务下沉一线,实现高频事项“就近办、容易办”,下沉事项“可以办、能办好”。
去年7月,伴随暑假的到来,为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出境旅游、探亲等需求,解决部分学生和家长在上学、工作时间不便请假前来办证的问题,大埔公安出入境管理大队开展了出入境证件“暑期办证专场”活动,为广大学生及家长送上暑假专场“大礼包”,助力学子暑假出境畅游。
大埔县税务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和办税服务大厅推出“开业第一课”,帮助新办企业纳税人快速掌握新办企业涉及的税费事项及办理流程,尽快度过“新手期”,走出办税“新手村”,切实解决新办企业纳税人最迫切的问题。
创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效,大埔县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正共同努力,破解难题、激发潜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窗口。
相关
“法”护营商
“优”无止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要持续推进法治建设。政府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各类经营主体要依法合规经营。
近年来,大埔县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方面,一是采取过硬措施抓好“双百”工作。全县192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应进尽进”,其中,1777项可实现全流程网办,全流程网办率为92.46%。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请和办理的比例、不动产一般登记3天办结率和抵押登记1天办结率、商事登记设立中的企业和个体户设立全程网办率均为100%。二是着力推进“极简审批”改革。认真抓好两批共2895项“极简办”事项的落地实施工作,持续在“减跑动”“减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颁发了全市第一本居住权登记证明。全力抓好联审联批工作,实现由以前企业找部门到现在部门找企业主动靠前服务转变,协助解决企业提出的诉求45个。三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县公平竞争联席办作用,大力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建立该县公平竞争审查报送通报机制,要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季度报送本机关政策措施审查情况。畅通举报渠道,在政府网站上发布通告,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深入整治限制竞争条款多的问题。
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一是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结合职权下放重放轻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职权下放事项的合理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着重整治,收集整理上报了各镇认为不能有效承接的部分职权事项41项。二是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大行政执法培训力度,编印《大埔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问答手册》《高频执法事项执法指南和典型案例指导》,为各镇综合执法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范本。组织各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交叉评查活动,现场指出执法案卷存在的问题,有效横向对比执法案卷质量,强化案卷制作精品意识。三是加强实地督导。充分发挥“导师制”作用,加强对乡镇办理疑难复杂执法案件的协助指导,根据案件性质及时安排导师进行“传帮带”式业务指导,下沉乡镇一线,全程跟办,确保协助指导到位。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
摄影:陈泽铭(除署名外)
【作者】 陈泽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