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太仓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太仓市乡村振兴局、太仓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太仓市2023年“乡村振兴”知识在线有奖问答活动。


  一、主办单位及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共太仓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太仓市乡村振兴局


  承办单位:太仓市融媒体中心


  二、活动主题新时代鱼米之乡“太仓样板”


  三、活动时间2023年9月20日~9月22日


  四、参与方式本次答题为在线问答,市民可以关注“太仓融媒”微信公众号参与答题。


  五、活动奖励


  每天10道题(有提示),全对得抽奖机会一次,100%中奖。每日奖品池:10张100元超市提货券;若干现金红包。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学习材料全面梳理了太仓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知识希望小伙伴们积极参与有奖问答取得好成绩、赢走幸运奖


  1.我市特色农产品  我市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太仓白蒜和新毛芋艿。太仓白蒜主要种植在浮桥镇牌楼社区,新毛芋艿主要种植在城厢镇电站村、万丰村。  我市拥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新毛芋艿、太仓白蒜和电站村蜜梨。海丰农场、东林农场、雅丰农场等12家合作社种植的大米入选苏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苏州大米;水溇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水溇水八仙入选苏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苏州水八仙。  我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新毛芋艿、太仓白蒜、太仓大米、太仓毛板青蚕豆、太仓牛踏扁毛豆。  我市拥有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太仓紫葛叶、太仓梅山猪、璜泾大米、新毛芋艿、南郊香葱、浏河大球盖菇、双凤莲子、新湖番茄。


  2.粮食稳产保供情况  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牢粮食稳产保供底线,2022年,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2.7万亩,同比增长0.9%;粮食产量为15.32万吨,同比增长0.4%。今年,我市夏粮实现产量4.67万吨、小麦亩产320.8公斤,同比分别增长0.4%、0.3%,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具备良好基础,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


  3.农业机械推广情况  我市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和绿色环保农机示范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全省领先,全市主要粮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特色机械化率80.2%,建有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0个,实现粮食生产农机服务全覆盖。


  4.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情况  我市粮食、蔬菜、生猪、水产品四大主导产业智慧化生产场景陆续建成,建成智慧农村4个,并大力推广“农技耘”“云上智农”等手机APP。


  5.涉农补贴相关情况  我市共有涉粮补贴7项,分别为:稻谷补贴、水稻田生态补偿、水稻机插秧补贴、粮食烘干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贴,一般会在每年下半年,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打到农户(实施主体)“一折通”上。


  6.农业保险情况  我市形成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太仓特色农业保险模式,成为江苏省实施险种多、覆盖范围广、保险金额高、农民受益丰的特色县市之一。至2022年末,开办政策性农业险种43个,提供保险保障115.7亿元,支付赔款9628.38万元,惠及农户9.45万户。


  7.农药化肥减量情况  我市积极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2022年全市农药使用量为286.5吨,比上年减少0.7%;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超96%,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削减0.62%。


  8.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情况  粮食新品种:宁香粳9号、水稻南粳46、水稻南粳3908、常农粳12、小麦扬麦25号、小麦扬麦29号、小麦镇麦10号、小麦镇麦18号等;  蔬菜新品种:青菜金夏1号、辣椒锐胜1号等;  果品新品种:苏翠一号、妮娜皇后等;  主推新技术:优良食味水稻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水稻机插缓混侧深施肥技术等;  主推新模式: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农渔结合种养循环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芋艿套种毛豆模式。


  9.循环农业发展典型  生态“农牧循环”发展模式——城厢镇东林村  生态“农渔循环”发展模式——城厢镇永丰村  生态“粮蔬循环”发展模式——璜泾镇雅鹿村  生态“粮菇循环”发展模式——浏河镇何桥村


  10.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情况  近年来,我市实施农药废弃包装物、废旧农(地)膜统一回收、集中处理、2022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659.5万件,回收地膜159.96吨、棚膜200.72吨,农膜回收率为96.8%。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1.“三高一美”建设情况  “三高一美”是指高标准农田、高标准渔池、高标准蔬菜地和美丽牧场。目前,我市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地基本实现全覆盖;高标准池塘、美丽牧场实现动态全覆盖。


  1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我市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农村水清岸绿、村庄整洁干净、村容村貌越来越美,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务院地方督查激励、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等荣誉。目前,正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请大家积极参与。


  13.“三特一古”建设  “三特一古”是指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传统古村落。我市现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苏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342个、特色康居示范区10个;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试点7批共23个,苏州市特色精品示范区试点2个,省级传统古村落3个。


  1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通过各级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全市建成泵站900多座(水稻田附近都有泵站),沟渠1900多公里,管道灌溉2.68万亩。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有效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2015起,我市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统一运行”,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提升行动。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16.农村生活饮用水情况  2000年,我市启动区域供水工程;2005年,实现自来水“镇镇通”;2007年实现“村村通”,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确立。目前,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区域供水覆盖率、自来水水质合格率3个100%。


  17.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  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占比100%,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


  18.农村户厕改造和农村公共厕所治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建立太仓市农村“厕所革命”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常态长效管护,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保持100%,强化公共厕所长效常态规范管理,实现了便捷、卫生的如厕环境。


  19.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近年来,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乡村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022年,我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725元,同比增长5.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813。


  20.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我市共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省级4家、苏州8家,年均带动周边农户超10万户。  我市共有县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88家、示范家庭农场307家,年均带动周边农户超2万户。


  21.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成功推出了东线沿江揽胜、中线田园拾趣、西线生态休闲3条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了香塘艺术田园亲子度假、浏河七十二家村民宿、吴家湾幸运花海等一批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同时,获评了一条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游(夏季)线路:太仓市夏季田园休闲纳凉体验游(太仓市市区—西庐园—金仓湖公园—勤力村子廉园—野邻LINE FRIENDS露营村)。全力打响了“乡遇太仓”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22.农民培训情况  2013年起,我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探索建立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育模式。目前,已完成两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累计培育农业委培生506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188人。同时,每年举办粮食蔬菜生产、农机驾驶技能、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各类农业培训约20期,培训农民近2000人次。


  23.贫困户帮扶情况  2018年起,我市开展“阳光扶贫”挂钩结对走访活动,坚持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每季度都给低保和低保特困户送去温暖。目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095元。


  24.农村就业保障情况  我市农村劳动力,可在村(社区)组建的合作农场、劳务合作社等就近择业,从事农业种养、垃圾分类、河道保洁、绿色养护等工作;也可参加人社局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取得“电工、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资格,开展再就业。


  25.农村重要事务决策情况  建立完善村集体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重大事项,都要经村两委会(或理事会)研究讨论,报镇级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预审通过,再依法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履行民主决策及公开程序。对重大事项应自发生之日起5日内向成员公布。


  26.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美化村庄环境。2022年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个,完成投资额3.2亿元。2023年,我市新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3个,当年计划完成投资约3.1亿元,目前12个项目已开工。这些项目主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园区建设、农贸市场改造、产业园省级、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


  27.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娄城惠农贷  近年来,全市金融机构突出支农支小特色,不断创新金融产品,设立了“惠农贷”“农发通”“扬帆农机贷”“扬帆农贷”“富农贷”“苏微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还创新推出“娄城惠农贷”产品,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求。


  28.农村教育发展情况  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社区教育获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


  29.农村医疗、医保发展情况  至2022年底,我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8家,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主要健康水平指标保持在全国前列。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当前,城厢镇、沙溪镇、双凤镇和娄东街道正在开展乡村医疗互助试点工作,参加互助的住院群众通过“重点补助大病、小病也有补”的方式,进行公平补助,有效减轻广大农村群众的医疗负担,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0.农村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情况  我市连续16年将农村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市、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全覆盖。积极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158个村居建成210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村居覆盖率超120%。同时,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为主线,着力在残疾人精准康复、兜底保障、就业培训等方面,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解困。


  31.农村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活动情况  我市各镇均设有文体站,提供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普普法、体育健身、公益电影放映部等服务,常态化开展“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文化养老艺术节、“欢乐文明百村(社区)行”等活动,每年累计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近4000余次。六个镇全部建成镇级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公共体育设施实现100%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32.农村公共交通情况  我市智能公交站点在主要城乡干线公路基本全覆盖,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太仓微公交”实时查询公交信息,城乡公交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被评为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


  33.农村道路建设情况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98公里,建成美丽农村路209公里,公路驿站21个,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28座,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34.农村快递服务发展情况  我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乡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和一批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智能快递柜等农村末端设施的建设,农村物流设施村级节点覆盖率100%,组建邮政快递共同配送联盟,各类快递均可实现全域当天达。


  35.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情况建设情况  我市各村结合村情民意,着重体现移风易俗内容,制定村规民约,村委会村务公开宣传廊、村间小游园都有村规民约具体内容。同时,发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风文明岗、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厅等特色载体作用,大力推广“太风尚10条”新规,培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的文明风尚。


  36.村级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活动情况  我市所有村委会均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党委书记担任站长,常态化开展科学理论学习实践、政策法规宣传宣讲、移风易俗宣传培育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道德讲堂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上。


  37.文明村、示范村情况  近年来,我市获评全国文明村3个:璜泾镇雅鹿村、璜泾镇永乐村、沙溪镇中荷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城厢镇东林村、璜泾镇永乐村、沙溪镇半泾村。全市省级以上文明镇实现全覆盖,文明村占比达91.3%。


  38.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情况  我市各村均设有“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有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目前,各村推进“亲民式”服务大厅改造,推行“一站式”办理服务。您需要办理的社保、医保、民政等事项可一站式办理完成。


  39.推广运用“清单制”情况  近年来,我市在乡村治理中建立推广运用“清单制”,主要包括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协助办理事项准入清单、负面事项清单及公开事项清单等特色清单。


  40.农村治安情况  着力构建“善治娄城”社会治理新体系,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开展网格化联动治理,实施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扎实开展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打击治理养老诈骗,2023年上半年度省测群众安全感达99.62%。


  融媒体编辑:夏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