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娄星区:为“银龄”幸福加码
中新网湖南新闻3月1日电 (李宏伟)“医务人员、家政人员每月会定期上门,她们态度好,做事井井有条。因为她们专业细致的服务,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家也越来越干净、温馨。”谈及娄底市娄星区养老服务,家住长青街道华达小区朱爱云老人赞不绝口。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近年来,娄星区逐步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多元养老模式,为广大老年人打造更优质、更舒心的养老环境,用有温度、见实效的举措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娄底市娄星区大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健康公益讲座。 娄星融媒供图
“小温暖”奏响“大乐章”
“这里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大家在一起很热闹。”住在娄底市娄星区长青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的杜能余老人高兴地说。
长青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创新传统养老模式,拓展服务内容,以温馨周到的照护服务、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健康规律的作息安排,其乐融融的集体活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丰富多彩又舒适安心的生活小天地,深受辖区老年人的喜爱。
“动作可以再慢一些,跟上音乐节奏,后面的同学要注意步伐。”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大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跟着老师从容起势,身姿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舞动,动作整齐划一,一招一式开合有度,共同演绎出了太极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
服务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事不在大小,关键在于精神层面的温暖慰藉。娄星区大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整合优质资源开设社区老年大学,为社区老人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插入“思政小课”,把党的方针政策、养老防诈、家风家教、心理健康等内容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不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家庭教育讲座、健康知识普及等,让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真正老有所学,更加充实和快乐。

娄底市娄星区长青街道综合服务中心适老化产品集中展示区。 娄星融媒供图
目前,娄星区6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共建综合性养老中心11个,覆盖率达到100%,建有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91个。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4家,其中5家乡镇敬老院共有养老床位410张。
“小改造”托起“大幸福”
“您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需求随时和我说。”近日,长青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彭卫南老人家中,仔细查看老人身体状况,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
特殊困难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难题,尤其是居家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彭卫南老人因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骨关节功能退化,无法长时间站立、步行,日常出行必须依靠轮椅。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助老人申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根据实际需求,在卧室床头与卫生间安装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同时还将原本湿滑的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垫,减少老年人因居住环境不适带来的不便,提高老年人居家安全。
目前,娄星区完成25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对石井镇敬老院、双江乡敬老院、蛇形山镇敬老院的老旧建筑及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建设护理型床位310张;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8张,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638人次。
“小饭碗”盛满“大关爱”
萝卜炖排骨、酸豆角肉末、炒小白菜……每天临近饭点,娄星区长青街道甘子冲社区老年食堂十分热闹,老人们有序排队取餐后,在干净整洁的餐桌边坐下,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地唠着家常,食堂内一片欢声笑语。考虑到老年人清淡的饮食习惯,食堂推三菜一汤两荤一素,周周不重样,菜品多以清淡、软烂为主,深受老年人喜爱。

娄底市娄星区长青街道甘子冲社区老年食堂老人在助餐食堂享用可口的饭菜。 娄星融媒供图
针对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食堂还提供免费上门助餐服务,打通助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过去,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让儿女们牵肠挂肚,如今,送餐到家的“一顿热乎饭”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老年人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尽享晚年美好“食”光。
2024年,娄星区建设城市社区老年食堂8处、农村老年食堂3处。用行动和真情创建就近、便捷、干净、实惠的助餐服务,让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近年来,娄星区通过街道、社区打造“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模式,引进无偿或者低偿市场化运营服务,分类施策,对失能失智特困老人,实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供养,对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必要的照料,有效满足老年人医疗、康复、照护、全托日托等需求,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站在新的起点上,该区将不断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凝心聚力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用心用情绘好最美“夕阳红”。(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