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地区,常常能听到村民们将基础养老补贴和养老金混为一谈。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却因种种原因被大众混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


  首先,从政策定义来看。2014 年,我国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8 年 1 月 23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这里的基础养老金,就是农村居民常说的基础养老补贴,它由中央和地方确定标准并全额支付给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 。而养老金,范畴更广,在城镇中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的养老金制度体系。简单来说,农村居民基础养老补贴只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中的一部分,远不能等同于养老金。


  资金来源方面,也大不相同。基础养老补贴,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中央会根据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则根据当地实际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 65 岁及以上参保城乡老年居民予以适当倾斜,对长期缴费、超过最低缴费年限的,适当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这些所需资金都由地方负担。反观养老金,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完全积累模式,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


  领取条件也不一样。农村居民只要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达到规定年龄(目前一般是 60 周岁),且累计缴费年限符合要求,就能领取基础养老补贴。而养老金的领取,比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 15 年等一系列条件,不同类型的养老金领取条件各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