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在《中国经济大讲堂》的演讲中,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宋晓梧指出,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老龄化的国家了,我们在老年物资供给上有很多要补的短板,这是补短板中重要的一项。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养老金三支柱保障体系。第一支柱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统账结合,下一步费改税;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是国家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第三支柱完全是个人自愿到保险公司投保。假如这三支柱都发展起来,有钱了,那是不是养老问题就解决好了?不一定。养老产品与服务的社会供给能力怎么样?这些光有钱还解决不了,还要社会供给注重需求问题。


  中国历来就是养儿防老,但是现在不行了。我结识的一些老教授或者老干部,现在住养老院去了。我们挺奇怪,这么大的干部怎么去住养老院呢?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钱缺吗?不缺,但是家里确实提供不了服务。


  老龄化社会究竟可怕不可怕?现在有的人把老龄化社会讲得很可怕,在我看来,应该要反回来想一想。过去叫“人过七十古来稀”,但是你自己古来稀了,又希望这个社会不老化,那么你就是希望别人早死?所以不太合适,是吧?所以你得这么看,老龄化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所以联合国说将来人类会进入一个“定态社会”,中国还属于年轻的老化阶段,不是那么可怕。另外,随着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各方面提升,七十多岁甚至于再老一点还能做很多事情。我们这儿有不少老年人,我觉得大家对老龄社会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我想起来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老人是对老年生活一无所知的孩子。我们对老了以后究竟怎么办?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没有研究过,咱们国内也提出来了,叫做: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们曾经看过居家养老的一个例子。在山东的一个市,老人家里面装了一个摄像头,这个老人首先是居家,他没有上社区的养老机构,也没有上养老院去。他行动不便,他就可以接通这个摄像头跟社区服务人员说,我今天中午吃饭,我想要什么东西,这边就通过电视屏幕或者手机取得联络,然后打出一份菜单,告诉你今天中午有饺子、烙饼、米饭、鸡蛋西红柿汤什么的,你就在上面挑,挑完了以后,他们就可以给你送到家里面来,这是居家养老。我看这个挺有意思,现在民政部门正在推广这个,这就是“互联网+养老”,这是个发展的趋势。


  更多精彩,邀请您10月18日,21:48准时收看CCTV-2 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宋晓梧为您精彩解读《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该从何做起?》,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