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13:08 | 温岭日报 | 记者 赵碧莹


  2011年12月8日,温岭联合村镇银行成立;2012年12月25日,大溪支行开业;2013年12月26日,泽国支行开业;2014年12月21日,温峤支行开业;2015年12月28日,石塘支行开业;2016年9月28日,科技支行开业;2017年3月28日,城西支行开业……温岭联合村镇银行在温岭走过7年,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它扎根于温岭、依托于温岭、服务于温岭,像一股活泉加入到了温岭这一股经济浪潮中,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专”的独特之处,为温岭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了温岭区域经济的发展,正着力弥补农商行、国有行、城商行等温岭辖内银行金融的空白之处。


  做“专”特色化专营网点


  作为我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温岭的民营企业占到了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温岭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其中,几万家小微企业的贡献不容小觑。


  如何服务好这么庞大的群体,让它们继续为温岭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这是新时期里,全市上下都在思索的一个难题。


  小微金融被认为是解开这个难题的其中一把“金钥匙”。


  “作为温岭金融机构中的一员,为了响应国家级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成长,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二次腾飞,我们银行在团队打造、机制创新、服务优化等各方面不断努力,如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温岭联合村镇银行行长朱伟平说。


  为了更好地深入小微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温岭联合村镇银行不断地将金融服务触手伸向镇(街道),在综合型又有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中融入乡镇特色,在石塘镇设立了渔业专营支行,在泽国镇设立了淘宝专营支行,在大溪镇设立了泵业专营支行等。温峤支行刚成立不久,就与温峤工量刃具交易市场举行贷款授信仪式,授信余额5000万元;大溪、新河等支行深化社区服务,通过组织客户经理开展“走千访万”和“进村入企”等活动,持续不断地与农户、村集体、企业加强联系,主动上门服务、分片包干、深挖业务资源。


  2016年9月,温岭联合村镇银行积极响应银监部门提出的推进“科技金融”的要求,设立了全国村镇银行首家科技专营支行,以专向定位、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项规模、专门利率、专用机制的“六专”模式,探索打造科技金融新服务,以“主打信用贷款、创新还贷方式、全面优惠利率”三记“组合拳”缓解我市科技型企业“融资贵、担保难、还贷忧”三大难题,有力扶持了一批处于创业和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


  去年,温岭联合村镇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出了“银科贷”系列专属信贷产品,还与台州市信保基金合作,向台州市信保基金捐资500万元,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3亿元的贷款风险担保,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今年,该行又与其成功对接“信保惠农贷”“新三板”“成长板”三项新业务,截至10月末,双方合作业务已达到8种,累计发放348笔,发放金额31559.2万元。


  不仅如此,温岭联合村镇银行还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继续携手,开展了1000万元额度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同时对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2018年再次获得1.5亿元转贷款资金,用于发放利率优惠的支农、支小贷款;并于2013年首次获得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支持,截至当前,共计获得1.8亿元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


  做“细”网格化金融服务


  如何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无死角?这是温岭联合村镇银行自成立起就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这几年,我们改变了传统业务拓展思路,将传统的‘坐等客户上门’变为‘主动挖掘客户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该行相关负责人说,此前,该行积极推进小微贷服务,推行社区化、村居化营销,以15个网点为支点,辐射到周边各个村居,以覆盖面为转折点,以小贷卡为敲门砖,真正将金融服务送到每村每户。


  2016年,该行推出“网格化金融服务”,将全市分成385个网格,确保每个网格都有一名网格管理员与之对应,实行定格、定员、定责,并制定网格考核制度,激励客户经理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网格化管理与整村授信工作紧密结合,加强网格内客户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营销,使网格服务更加精准化。


  今年,该行还下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度星级网格评选活动的通知》,每季度开展星级网格评选。截至第三季度,该行已评选出6个A级网格,并对网格主管客户经理、二级部门负责人和经营单位负责人予以一定奖励。第四季度星级网格评选工作将于2019年1月启动。


  大溪支行是温岭联合村镇银行村居化营销试点支行。


  “不同于以往蜻蜓点水式的营销,这次我们挑选出了大溪镇12个村,将其划分为12个重点网格,挨家挨户一一走访,真正走到村民身边,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解决资金难题。”大溪支行行长戴斌说,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著的,自今年4月成为试点以来,大溪支行已经在12个试点村里开展了大大小小的村居化宣传活动49次,参与活动的村民累计超过3000人次。截至10月末,大溪支行共新增发放村居小贷卡265张,授信达2657万元。


  “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支行在当地的知名度,同时也作为纽带,让我们与村民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戴斌说,“如今,这12个村的村民对我们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光今年我们新增的村居小贷卡数量就占总数量的41.53%,新增授信额度占了总额度的30.63%,新增有效户数超过了500户,其中200多户已经有了业务往来。”


  记者了解到,包括大溪支行在内,截至11月末,今年温岭联合村镇银行已开展村居化活动共700余次,批量授信业务110次,授信人数933人,授信金额达7609.5万元,网格覆盖率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地走近这些村民,温岭联合村镇银行还不断创新特色营销方案和活动,大大提升了该行对外品牌形象。比如,端午节期间,该行各个支行、网点共计组织了32次包粽子比赛活动;中秋节期间,各个支行、网点共计开展了18次主题营销活动,其中城西支行“邂逅村镇,情系你我”中秋答谢游园会尤为瞩目;6月,温峤支行与坞根镇党委、政府合作搭建“党建+金融”平台,以1000余名党员群体为切入点,逐步渗透村居产业圈,当前该群体的业务渗透率已接近5%。


  做“精”差异化特色产品


  除了服务和网点,这几年,温岭联合村镇银行一直在做的就是创新信贷产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到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赋予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2016年,我行启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行已累计发放近99笔贷款,发放金额5539.424万元,让农民手中的‘死资产’变成‘活钱’,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朱伟平说。


  为了让失地(失海)农民(渔民)能够更好地生活,去年,我市出台了《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岭市传统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实施办法》,每一个失地(失海)农民(渔民)都能够缴纳养老保险。“当时,根据政策,他们要一次性缴纳才行,就以一名满50岁的女性来说,她需要一次性缴纳近11万元,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朱伟平表示,“为此,我们根据‘社保搭台、金融支持、居民自愿’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乐农贷’,为辖内一次性缴费购买养老保险的客户提供最长可达7年的分期还款信贷服务,通过按月分期的还款方式,免去农户一次缴纳筹集资金的困扰。”


  “截至11月,我们已向1284户客户发放了‘乐农贷’,涉及金额1.178亿元。”该行相关负责人说,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温岭联合村镇银行还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出了“农房贷”“果蔬贷”“渔辅贷”等系列产品,扶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就拿“农房贷”来说,这是温岭联合村镇银行为解决村民建房资金难题特别推出的一款产品。


  记者了解到,2017年7月,为服务辖内农村地区旧房改造农户,该行推出《温岭联合村镇银行农房贷管理办法》,以分期还款的方式为旧房改造的农户提供贷款资金,用于新房的修建,以缓解农户新房修建压力。


  滨海镇村民陈冬明就是这款产品的受益者。2017年8月7日,温岭联合村镇银行通过“农房贷”向陈冬明发放了25万元的贷款用于房屋建设。如今,陈冬明的新家已经建造完毕。


  不只是陈冬明,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7年7月25日推出“农房贷”产品以来,截至今年10月末,他们已累计向113户农户发放建房贷款,累计贷款金额达2926万元。


  除了新产品“活力十足”外,温岭联合村镇银行的经典产品依然颇受青睐,排在首位的就是“扶泵乐”。


  2012年7月,该行推出“扶泵乐”信贷产品,针对泵与电机企业用于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配套流动资金,按同档次执行利率下浮10%,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截至11月,该行对温岭泵与电机行业的贷款余额为4.59亿元,户数974户,加权平均利率仅9.48%。该行的“扶泵乐”产品,自2013年11月发放第一笔开始,已累计发放3216户,金额15.33亿元。该产品还荣获“2015年度台州市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十佳创新产品”和“2017年度浙江省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十佳金融产品”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