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朝下岗,两眼无泪,我从此踏上了“灵活就业”的道路。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好容易盼来了退休的这一刻,却听说还得退休人事档案,这上哪找去?会影响领养老金吗?找不到了,怎么办?”


  上世纪的艰难记忆犹在脑海,下岗、就业、失业、买断,一系列名词成了过去时。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如今办理退休,却被要求审核人事档案,咋回事?


  下面【社保精算师】为你梳理一下人事档案如何影响养老金,以及人事档案丢失,该如何找回来,一起来看看吧:


01、人事档案影响三项“认定”

  第一,出生日期的认定须以人事档案最早最先为准。很多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部分老职工人事档案出生年龄前后不一致,与身份证年龄也对不上,真假难辨,咋回事?


  这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因为想要符合当时的招工、入学、入伍等条件,弄虚作假故意修改自己的出生年龄,导致只有本人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这种情况下,退休时间如何认定呢?


  关于退休出生时间的认定问题,依据《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甘蔗没有两头甜”,这部分人一般情况下是将自己真实年龄改“大”,享受到了当年的好处,那么,退休时也就会以档案最初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核算退休日期来办理手续。


  第二,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须有人事档案相关材料为支撑。退休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人事档案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开始四处询问、打听、寻找,为什么几十年不在意,突然变得急切了呢?


  当年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国营、集体企业,因为下岗、买断、离职或者自己直接不去上班造成的人事档案材料缺失,自己压根不知晓(因为职工档案个人不得查阅、携带)。


  尤其是考验当年人事部门的责任心,如果一生气给扔了,丢了或者没存档,等几十年过去,物是人非,单位也不在了,人也不见了,甚至离世了,这部分视同缴费的年限很难认定。


  之所以退休前突然变得急切,就是因为视同缴费年限一旦认定,就能多领一笔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就变成三部分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而过渡性养老金会让整体养老金水平有个质的飞跃,大概一年能多领120元,视同缴费8年,养老金预计能提升上千元,所以,有这部分材料一定要在退休前找到。


  第三,特殊工种想要提前退休须有人事档案材料为依据。所谓的特殊工种,就是符合国家政策的有毒、有害、井下、登高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岗位。


  这部分人的工作都异于常人,有危险性、对身体有害、损伤性较大,所以,国家设定符合要求的特殊工种人员男性可以55岁申请退休,女性可以45岁退休。


  如何证明自己从事过特殊工种,符合提前退休要求呢?那就要从参保人人事档案中查找相应的记录,尤其是对于下岗职工,当年的记载是历史记录,不可复制,一旦遗失,后悔莫及。


02、许多灵活就业人员没有人事档案,可怎么办?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事档案的重要性逐渐在淡化。比如说,近几年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压根就没有人事档案,自己直接拿身份证和户口本,就可以缴纳养老保险。


  这类人退休时,也不需要提供人事档案,退休年龄就以身份证为准,缴费年限就以实际缴费年限为准,因为他们也没有视同缴费年限,所以,不必惊慌,人事档案没有也罢。


  当然,如果是曾经从国企中下过岗,入过伍,知青下过乡,有过视同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就得需要提供人事档案,否则,工龄少认定,直接影响养老金的待遇及未来的上涨。


03、人事档案丢了,上哪找去?找不到,怎么办?

  人事档案丢了,原来单位不在了,当初人事部门的人早已找不到了,怎么办?职工可以去原始招工部门、市档案馆、用人单位属地档案馆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查找。


  查找的内容主要是工龄确认表、招工录用手续、劳动合同、入伍登记表、下乡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名册和地点等等。


  人事档案材料想要补办,几乎是难上加难。所以,家里有快要退休的人员,一定要提前寻找,尽全力找回当初的档案,否则,影响自己养老金待遇可就后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