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既能托住父母晚年又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你养我小,我陪你老”温暖注解。


  深以为然!孝心的温暖,不是用子女自我牺牲的刻度来丈量,而是守住这三条规矩。


  让父母的晚年安稳,让自己的退休生活从容,更让自己的子女安心打拼生活。


  我叫裘叶,今年56岁,退休后回到母亲家里,陪伴照顾82岁母亲。


  历经6年时光,我明白一个道理:尽孝既不能停下脚步,也不能乱了自己的方寸。


  人到中年,退休闲赋在家,肩上却扛着两代人的重担。


  八九十岁父母依然健在,是子女的福分,更是对子女人性的考验。


  子女尽孝时,不必承包所有的孝心,要与兄弟姐妹共担,这是各尽义务。


  独自照顾父母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心性,提前与兄弟姐妹说好各项事务。


  不论怎样,父母不是一个人的,尽孝心不能独自承担,面对父母也要有规矩和底线。


  1、不要事事为老人做最后的选择,要维护好老人的尊严和体面。


  父亲过世,母亲不愿在我们三个子女家轮流居住养老,而是提出让我们轮流去陪伴她。


  大哥说母亲事多,年岁大了,就应该听从子女的安排,大姐说母亲自私,不为子女考虑。


  我是最小的女儿,也跟母亲居住最近,开车十分钟就能到,也算一碗汤的距离。


  母亲说跟着子女轮流养老,看似很幸福,实则是被当作“累赘”踢来踢去。


  大哥和大姐询问母亲到底该如何养老,母亲说让我陪着她居住就好。


  哥姐每月给我1000的补贴,母亲每月6200退休金,给我4000做陪护奖励。


  大哥和大姐不愿意,说母亲还能自理,母亲给我钱,他们就不该再出钱。


  母亲却说,赡养父母,对父母尽孝是每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人越老越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千万别拿父母当小孩管。


  历经几十年人生的老人,内心有本人生账,他们内心比谁都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子女孝顺,不是替父母做主,做选择,而是要顺从父母的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


  大哥和大姐只从自己内心安排母亲的养老,而忽视了母亲的体面和需求。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多听听老人唠叨陈年旧事,少说些“时代不同你懂啥”的牢骚话。


  孝心的境界,是让父母有被需要,还有用的感觉,而不是被嫌弃,啥也不懂的“累赘”。


  2、尽孝不要盲目牺牲自我,学会平衡责任和自己的生活。


  在陪伴独居母亲6年的时光里,我发现,子女千万不要把自己拴在父母床前。


  凌晨三点的那杯温水是孝道,天亮以后去做个SPA是生活。


  在尽孝的路上,不要自我牺牲,也不要自我感动,承包别人的孝心。


  日日守在母亲身边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但也不会影响我走出家门看风景的心。


  孝顺父母不是自我燃烧,而是发自内心的细水长流。


  大哥和大姐每月给我的1000块钱,我也不留在自己手里。


  而是用这笔钱请钟点工,让我出去放松,享受属于自己的退休时光。


  若我跟姐妹相聚喝茶,我便会提前找人替我陪伴母亲,不让她一个人待着。


  若我想出去短期游玩一周,我也会给母亲找个临时的住家保姆照顾。


  大哥和大姐说他们给钱了,我就该全年365天守在母亲身边。


  只是他们忘记了,我也是一个退休的低龄老人,有自己的生活和需求。


  作为子女要明白,自己健康地活着,才是父母晚年最牢靠的拐杖。


  3、在陪伴照顾老人时,不必焦虑未来,活好当下的日子,守好眼前的人。


  母亲今年82岁,还能自理,自己的小物件都是手洗,还帮忙在厨房择菜。


  每当母亲喊我“叶子”时,我觉得这才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人间值得。


  我从不担忧母亲会不会不记得我了,不会上网去查各种疾病的前兆。


  反而没事就逗母亲开心,陪她在阳台上喝茶,晒晒太阳,追忆曾经的美好生活。


  有时,母亲会掰着手指跟我算,我陪她几年了,数大哥大姐一年回来几趟。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打岔,给母亲放她最爱听的折子戏,还陪着母亲玩一把票友。


  在与母亲的嬉笑中,忘记那些攀比,计较,算计。


  亲情和母爱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在漫漫人生路上,陪伴积攒出来的。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每天睁开眼看到母亲早起了,内心就多些温暖。


  搀扶母亲散步的时速,是时光的轮回,就如小时候母亲牵着我走路一样。


  生死有命,守在父母身边,不要把焦虑带给老人,活好眼前日子,守好眼前人。


  照顾老人时,把时间放在唠嗑,吃饭,散步,晒太阳这些实在的事情上。


  没事少说些攀比的话,多想些美好温暖的时刻,积攒些新的回忆和亲情。


  历经6年时光,我觉得老人之所以说些陈旧往事,不过是给自己寻找存在感。


  不是他们怨天尤人,也不是指责子女不孝,反而是老人内心需要这些来填补温暖。


  若我们做子女的能够理解到老人内心的需求,及时给予到他们安慰,也就顺了。


  面对老人,多些正向的夸赞,多些有能量的付出,少些不必要的手足间攀比。


  尽孝时,不要替父母做主,尊重他们的选择,维护好老人的体面,给予最大的依靠。


  陪伴老人不要大包大揽,手足间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老人如何安排,子女如何做,既不出人也不出钱出力,只会让老人晚年被动无奈地接受。


  毕竟,低龄老人服侍高龄长寿老人,孝心在,力不一定还有,遵从本心就好。


  对此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方法。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