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普】商业养老金又吹热潮,真的值得买吗?
——老龄化浪潮下,如何用保险规划体面晚年?
一、老龄化加速,养老危机已至
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预计2035年将突破30%。独生子女家庭的“4-2-1”结构让传统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人均寿命延长、医疗成本攀升,更让“养老焦虑”成为中年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青年群体个人养老金投资行为调查报告》显示,31-35岁(即90年代初期出生人群)的高学历、高收入者已成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特别是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90后、00后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升,商业保险逐渐成为房产外的第二大养老储备工具。可见,商业养老金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
我们再从我国的养老制度来看看,延迟退休政策逐步落地了,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提高了,这意味着,要是仅仅依靠社保来养老,未来可能捉襟见肘。
二、商业养老金为何“爆火”?理性看待利弊
2025年,商业养老金市场规模已破千亿,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加码布局。其核心吸引力在于商业养老金通过长期复利增值,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社保缺口,提升退休后收入水,与此同时,还可以抵御通胀风险。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其弊端,在崇尚“活在当下”的年代,多数商业养老金需要长期持有,因此资金流动性比较差,而对于年轻人的可支配资金要求较高,且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产品条款的复杂程度很高,需要更专业的视角和规划来匹配需求。
三、养老规划三步走:保险如何“打配合”?
第一步,社保是养老的“安全垫”,务必足额缴纳;若有企业年金,可额外增加退休金来源。第二步,如果您是收入稳定、有余力做长期储蓄的中高收入群体,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尝试了解分红型养老金和万能账户的组合,如果您是希望分散养老风险、追求稳健增值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了解纯养老型年金险,或者是税收优惠明确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思考以上两步,可以再多走一步,也就是可以为自己晚年健康穿上“黄金甲”的高端医疗险。《中国城市商业养老白皮书(2025)》显示,56.7%的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不满。而高端医疗险正好能解决医疗资源紧张、医保报销有限、医养结合缺失的痛点。
四、避坑指南:养老规划的核心逻辑
1. 早规划,长周期:复利效应下,30岁开始准备比50岁轻松数倍。
2. 分散配置:商业养老金+基金定投+房产租金,多维度构建现金流。
3. 关注增值服务:部分产品附带养老社区入住权、健康管理等,隐性价值高。
4. 动态调整:每5年评估一次资产和健康状态,及时优化方案。
养老是场“马拉松”,需稳中求胜
商业养老金并非万能解药,但确是应对长寿风险的重要工具。在政策红利与市场热潮中,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搭配高端医疗险筑牢健康防线,才能让晚年生活从容有尊严。
你的养老规划,开始了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