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大竹县创新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吃得好、穿得暖,工作人员像家人一样亲切,住在这里,舒心得很!”今年11月21日,王启田入住大竹县中心敬老院,一开始,他内心还有些许忐忑,仅仅半个月后,他就融入了这个新的大家庭,每天在敬老院乐得合不拢嘴。
吃得放心、穿得暖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近年来,大竹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微改革”,全力构建“1+13”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打造“2+7+1+N”养老服务品牌,着力解决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养老有机结合、“养老”和“享老”相得益彰,用心用情托起最美“夕阳红”。
党政重视强化保障 养老服务有效运转
“我们敬老院是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能获此殊荣,主要依靠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养老工作的鼎力支持。”大竹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县中心敬老院院长何玉林坦言,从立项筹建,到建成投用,再到标杆打造,县中心敬老院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在政策规划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
集体生日。
大竹县现有常住人口84.2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9.1万,占比22.68%;65周岁以上老人15.46万,占比18.3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全县公办养老机构规模较小、位置偏远、设施简陋这一现实,大竹县委、县政府敢为人先,创新改革,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持续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理念,指引养老事业发展方向。2020年起,大竹县先后提出发展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试点,建立“1+13”养老服务体系,把大竹建设成为全市区域养老服务高地、幸福颐养中心,建设“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好竹乡,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等养老理念,走在全市前列。
创新政策,改革养老服务体制和用人机制。大竹县给予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事业编制3个,目前全县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事业编制共26个;出台《大竹县公办养老机构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给予县中心敬老院公益岗位57个,全县共339个。此外,印发《大竹县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十条措施》,出台《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竹县“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有力保障了大竹县养老服务的提质增效及养老品牌成果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和推广。
老人运动会。
创新机制,保障养老机构正常高效运转。成立大竹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多次召开联席会,县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解决县中心敬老院筹建问题。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打造良好的养老支持体系。投入“真金白银”,支持县中心敬老院示范点建设,整合31所乡镇敬老院为13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近年来,该县争取到省级养老服务业发展资金上千万元,县财政每年配套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上百万元,支持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引进现代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养老服务管理新模式,为养老服务监管赋能。推行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补齐硬件短板、服务质量提升、老年教育提升、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四大行动”,做实农村养老服务市场供给能力和特困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制度的实施。推行“1+1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1个县城中心养老院和13个乡镇区域养老院为统领的全县养老服务联合体新格局,统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协调一致发展。创新推出“大爱为你·竹里幸福”大竹民政品牌,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竹叶颐养·品质养老”等子品牌在竹乡大地似锦铺展。
创新建设管理理念 敬老之花开遍竹乡
执行力不行,一切归零。如果用十分来比喻四年来大竹县养老事业在全市异军突起所取得的显著成绩,那么三分是党委政府规划、制定的战略,七分是民政团队步调一致、锁定目标、坚定不移执行的结果。“争一流,扛旗帜,当标杆”就是对他们工作作风的生动写照。
排难攻坚,高质量完成中心敬老院建设。大竹县民政局党组用60天完成大竹县中心敬老院的开业筹建任务,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创新实践,将理念化为行动,实现大竹养老服务多项第一。大竹县民政局党组始终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强抓创新落实。中心敬老院管理团队总结出常怀“敬老之心”、善谋“养老之策”、恪守“助老之责”、多办“利老之事”二十四字养老服务座右铭;创新建立内务“每周一评比”、财务“每月一审计”、院务“每季一总结”的“三个一”运营机制;创新探索出“戒烟”行动、“红心”行动、12345工作法等好经验、好措施;完善相关工作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60余项,创新编辑总结成200余页的《大竹县中心敬老院工作规范手册》,实现养老服务保姆化、管理规范化、护理标准化,成为全县、全市养老系统规范化建设的“模板”。大竹县中心敬老院因此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系达州市唯一上榜单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竹县民政局党组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在全市率先举办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中心敬老院19名养老护理员全部通过省级考核,取得初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依托中心敬老院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推动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员开展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目前已开展6次护理员培训,124人持证上岗,养老“保姆化”、护理标准化、持证上岗率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截至目前,该县有1人获得四川省“孝亲敬老楷模(养老机构院长)”荣誉,3人获得达州市“优秀养老院长”荣誉、3人获得达州市“优秀养老护理员”荣誉。
在加强管理方面,大竹县民政局创新开展院长轮岗,提升院长紧跟养老时代需要的管理能力、责任心和创造力。在全县敬老院设立社工室,常态化组织社工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护理洗涤、心理咨询等个性化服务,让养老机构老人时刻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关爱。指导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三个一批”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改扩建一批,新建示范一批,撤并关停一批乡镇敬老院,全县“1+13”养老服务联合体构想于2023年实现,每年敬老院运营成本下降约200万元。
如今,大竹县养老服务已经实现由单一生活照料向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转变提升,养老群体由特困供养对象扩大为以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的所有农村老年人。
大竹县中心敬老院。
为了改变大竹县各养老机构“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当地印发《关于规范全县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的通知》,制定了全县敬老院统一执行的“吃穿住医葬”管理细则。创新贯彻“五型民政”,推出“竹叶颐养·品质养老”等子品牌建设,进一步深化总结出大竹县“2+7+1+N”养老服务品牌,并在全县31家养老机构、87个城市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5个农村幸福院全面推广实施。据工作人员介绍,“2+7+1+N”养老服务品牌中的“2”,即两大行动(“红心”行动、“戒烟”行动);“7”即七化管理(管理规范化、环境园林化、服务亲情化、膳食营养化、卫生经常化、活动多样化、就医便捷化);“1”,即一个办法(无异味五步工作法);“N”,即N项特色(所有机构在实施两大行动、七化管理、一个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机构实际情况,实施N项特色工作)。
今年4月,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规范管理工作会在大竹举行。“2+7+1+N”养老服务品牌实施效果得到市民政局高度赞誉,向全市养老机构推广,入选四川省民政厅“为你而来 蜀适养老”品牌典型案例,被宣传报道。这一荣誉,充分体现了大竹民政对“党委有号召、民政有行动,群众有期盼、民政有作为”的深刻理解和深度践行。
用心用情倾力付出 赢得老人幸福笑容
设立敬老院,是国家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国家财政出资建设、保障运行的体制,收养对象主要为自愿入住的特困人员。截至目前,大竹县已拥有公办养老机构11家,床位数1176张,保障了应保尽保自愿入住的特困老人养老需求。县中心敬老院内设“三部”(护理关怀部、安全保卫部、后勤保障部)、“一室”(办公室),院内入住全县5个乡镇、街道特困人员近200名。院内工作人员27人,均为公益性岗位招聘。
“要把一个60岁老人的习惯改变过来,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一个团结又严格执行的团队,是说不动、说不通入住老人按照敬老院的卫生安全管理标准等要求来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和个性的。”谢芳通过公益性岗位招入,经过4年的一线护理工作锻炼,现为护理关怀部部长,负责护理部工作。她感慨道:“4年来,虽然艰难,但很有成就感。开始时,我对养老领域的知识与认知浅显,以为护理老人就是照顾衣食起居,只要吃饱穿暖就好,没有想到老人有许多个性需求,还要去改变老人的不良习惯。其艰辛,一言难尽。”
参观农特产品展示馆。
用心多元化教育,变不可能为可能。县中心敬老院院长何玉林以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为首要任务,对工作人员进行“常怀敬老之心”的思想教育,要求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以心换心。该院以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为核心,邀请专业培训机构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增强老人集体荣誉感为切入点,通过开展集体主义教育,观看红色电影、学习党史等活动,让老人摆脱孤寂、享受晚年生活,增强以院为家的幸福感。
讲卫生、讲文明、讲安全。改变入住老人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中心敬老院推出的第一个用心教育行动。2021年4月推出“戒烟”行动,改变了入住老人爱抽叶子烟、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历时4个月的推心置腹“一对一”交谈、小组交谈、学习交谈、观看电视火灾事故交谈、面对整洁的环境现身交谈,让老人们慢慢养成了新习惯。之后还推出“五步除异味法”,去除机构异味,让敬老院居住的老人倍感舒心愉悦,实现了“让习惯符合规矩,让规矩成为习惯”的目的。
讲贡献、讲责任、讲幸福。肯定入住老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中心敬老院推出的第二个用心教育行动。2021年8月,大竹县中心敬老院推出“红心”行动,以“红心”积分制量化入住老人的言行举止,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集体活动参与度。定期评选优秀老人到“红心”超市免费兑换商品、“红心”体验免费旅游,拓宽了入住老人的视野。“12345”工作法,用“五心”服务赢得“五心”满意,唤醒了敬老院老人的感恩之心,也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两年,大竹县评选出“红心”优秀老人294人次参与“红心”体验活动到大竹周边旅游观光。其中大竹县石桥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评选出62名优秀老人,石河区域中心二郎分院评选出57名优秀老人,县中心敬老院评选出175名优秀老人。
如此好的养老居住环境,让秦兴明和汪孝菊夫妻二人三年多不愿回家住。“这里干部好,有病就送去看。上次走不了,刘组长还背我去看病,出院又背着回院。”汪奶奶说道。7年来已入住过两家敬老院的陈克伍,对县中心敬老院的服务感到十分满意:“护理员照护周到,就算自己的亲人也做不到这么好。”
大竹县中心敬老院老人正在练习拍手舞。
为老人祝寿,送蛋糕鲜花,暖心;过集体生日,开心;设置夫妻房、亲属接待室方便陪护,安心;开展体操锻炼、坝坝舞、古诗手语舞等文娱项目,舒心。这些都展示出大竹县养老服务工作的用心、用情。现在,无论在大竹县的哪家养老机构,入住老人都可以吃得放心、穿得暖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目前,大竹县还在主城区竹阳、白塔和东柳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设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在竹阳街道建设示范性老年助餐网络……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魅力,正在呈现。
竹阳老人的艳阳天正在到来!
来源:达州融媒 作者:覃鹏举 侯建中 编辑:李小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