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建设银行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金融事业发展。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将养老金融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将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金融支持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高度期待。加快发展养老金融,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深远的意义,成为守护大众幸福晚年的坚实保障。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以下简称“佛山建设银行”)全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金融所能、客户所盼、建行所长”,用心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通过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以提升养老金融覆盖面、体验感和精细度为主线,深耕养老金融业务,全力以赴做好养老金融服务工作。
创新养老金融产品
截至2023年底,佛山市户籍人口510.33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90.6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7.76%,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66.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09%。数据表明,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从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完成,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演化来看,中老年群体将是未来消费的主力之一。
面对“银”转“金”的发展机遇,当前养老服务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养老产品和服务供需失衡,消费者认识尚未形成,行业集中度低,服务质量、品质、价格、标准参差不齐,人才数量也存在较大缺口,可以说当前佛山的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佛山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雪上加霜的是,养老行业的发展也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一方面,当前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几乎都是机构自掏腰包,利润较低,回报周期较长,可供抵押物价值低,难以吸引外来投资;另一方面,银行融资产品大多针对传统行业设计,难以满足养老产业需求,鉴于其市场前景、盈利模式尚未明朗,增加了风险评估与控制难度,因此银行服务相对审慎,对养老机构的融资也相对困难。
为满足养老机构的融资需求,佛山建设银行聚焦养老产业头部客户,通过积极支持医疗服务市场、养老用品市场和养老机构等领域,对养老产业给予持续性强有力的支持,运用企业养老“安心”系列等创新金融产品,扎实推动养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顺德区某安养中心作为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首个高品质养老中心,采用社区融合的理念,设有活力公寓、健康眼老服务体验中心、老年大学、特种护理中心等设施,建设总投资3.3亿元,建设期费用全部由创始人个人捐赠投入。为缓解该养老中心的运营压力,佛山建设银行向其发放1.5亿元养老服务经营贷款,用于支付家电家具配置、装修、疗养器械物资采购等投入或置换装修改造超过资本金部分的相关费用,以及开展养老服务日常运营维护等经营周转,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全面提升适老服务温度
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是建行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软件支撑,而在硬件方面,升级打造适老网点,为老年群体“无障碍”体验同样重要。
为提升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佛山建设银行立足老年客户服务痛点,以南海支行营业部“银龄阁”为试点打造养老金融示范网点。走进南海支行营业部,门前的无障碍升降平台方便了长者客户及特殊人群安全方便通行;室内求助按铃和温馨标识清晰可见,方便长者随时向工作人员提问求助;配备的爱心移动台,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在等候区就能完成单据填写,省时省力。对长者的用心不仅于此,南海支行营业部还开设“银龄阁”适老服务专区,配备起身助力架、适老座椅等专属用品,方便老年人行动和休息,网点家具设施均符合“圆角化”设计要求,保障老年人安全,并编撰《银龄服务手册》,将行内业务要点、适老服务、防诈宣传、健康知识等通过大字版的形式送到老年人手中,方便他们了解相关资讯。
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备,南海支行营业部还根据老年客户客流情况,制定适老专窗弹性排班计划及应急服务机制,优先满足老年客户金融服务需求。针对因特殊原因而无法亲自到店的长者客户,还提供“特事特办”上门服务,持续疏通适老化服务难点和痛点。
电子设备线上操作障碍,也是老年人体验金融优质服务的一大痛点。针对老年人对于电子渠道的使用习惯,佛山建设银行暖心推出手机银行关怀模式主题,突出展示账户查询、转账、手机充值等老年人常用功能,也可对着操作界面说出打算办理的业务,手机银行即可通过语音识别进行处理,提升老年客群对手机银行使用的易懂易用性。除了手机银行APP,自助柜员机、智慧柜员机等网点自助设备均有“大字体”功能,老年客户使用时,即可调整成大字体便于老年客户操作......多项“实招”的推出,让佛山建设银行的养老金融服务持续“增温加速”,实现科技与温度并存,有效解决老年客户群体使用不便的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