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保养老的话题中,“养老混档能少交多领,养老金翻倍”这样的说法十分吸睛,也让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心动不已。但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


  


  以2025年一位40岁首次参保的天津灵活就业人员为例,看看不同缴费档位和方式会带来怎样的退休待遇差别。在养老金的计算体系里,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养老金计发基数等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先看基础养老金部分。当我们分别计算固定缴纳一百档和混档缴纳(平均一百档)时,会发现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基础养老金数额均为3335元,也就是说在基础养老金上,这两种方式没有差异。


  再深入到个人账户余额和总缴费的层面。计算不同档位缴费是个复杂的过程,假设在特定的条件下,固定缴纳六零档的个人账户余额大概是17.87万,总缴费达到35.83万;固定缴纳百分百档位的个人账户余额约为29.79万,总缴费则是59.71万;而采用一种混档搭配方式,例如4年两百档,3年140档,17年60档(平均120档 ),其个人账户余额约为28.29万,总缴费53.61万。


  回本周期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对比六零档,混档和固定100档虽然体现了多交多得的原则,但回本周期变长了。不过,如果利息提升到6%,此时养老金水平基本持平,而混档缴费还能少花6万元左右,回本周期也能缩短约10个月。但要是临近退休才进行提档混档,节省的费用就比较有限,回本周期的缩短也不太明显。


  还有一种情况,前10年交60档,后10年混档(4年150档,2年80档,4年60档 )与固定后十年交一百档相比较,平均缴费指数都为80档,养老金水平相近,然而总花费能少1.5万元左右,回本周期仅缩短约两个月。


  另外,遗属待遇也是养老保险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根据规定,上一年度当地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决定了抚恤金发放月数。假设一位参保人领取养老金两年后离世,这时已领取的养老金、遗属待遇以及可退回的个人账户余额加起来,往往远超当初的缴费成本。


  综合各种情况来看,100档并非是绝对最优的选择。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在规划养老保险缴费档位时,不能盲目相信“少交多领、养老金翻倍”这样简单的论断,而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收入预期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缴费档位,才能让自己的养老保障既经济又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