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网友,甚至你周围的同事、朋友,年纪轻轻就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了。


  这么久远的事情真的有必要这么早就开始操心吗?


  这届年轻人,真的是“人间清醒”。


  知道生活真的很费钱,同时反内卷,想要提早实现退休自由,那就当然要面对现实,提早规划。


  前段时间有个关于满格全额社保,最后只拿7千块钱退休金的帖子爆火。


  发帖人的妈妈在上海的外企兢兢业业工作,每个月顶格的缴满社保养老金,只算养老保险,还不算其他四险一金,个人交8%,公司交20%,每月缴费高达8684元,一年下来交给社保基金的钱是10万多。


  交了几十年,退休后就只有7k。而退休前的月薪大概有3万多,这个养老金替代率只有23%左右。


  对于过惯了好日子的外企高管来说,跟之前的生活有天壤之别,最后还是不得不考虑答应公司返聘的要求。


  有些人会说,这有什么好emo的,退休金一个月到手7k,已经快赶上二三线城市年轻人的月收入了,甚至还要高。


  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下,如果退休前潇洒,退休后拮据,以前形成的消费习惯以及生活品质都被直线降低。以前早餐三明治加咖啡,小资优雅,现在咸菜就大馍,低保生活。


  这种落差感你能接受的了吗?


  然而,我们80后90后要面对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


  疫情期间,养老保险亏空或超千亿的消息让全网舆论一片哗然。


  2019年,社科院世界社保研发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报告称,


  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养老金结余预计2027年达到峰值,并在 2035 年耗尽。


  这样的情况下,90后的我们,可能还没退休,社保养老金就已经没钱了。


  养老焦虑顿时提上日程。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社保养老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抚养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意思就是,平均3.5名在职人员就需要负担1个退休者的养老金,而合理的数据应该是7.3名承担1位退休者的养老金。


  跟日本相比,老龄化同样达到7%的水平时,它们的人均GDP是3.9万美金,而我们人均GDP不过1.2万美金。


  钱没挣到,人先老了,典型的未富先老。


  所以你问我,怎么提高退休金,对于这个复杂的现状,我无法从社保角度给出方案。


  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己,多给自己储存商业养老保险。


  一个人现实中所需的养老金大概是多少呢?


  根据大家最认可的计算方法来看:


  假设现在30岁,想55岁退休,预期寿命80岁;现在每月生活支出5000元。


  希望退休后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都需要准备150万。


  所以未来过百万的养老金,光靠社保退休金,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那怎么办呢?


  假设,我从30岁开始,每个月强制自己存下2000块钱,就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每年缴费24000,一直交到55岁结束,然后从60岁开始领取这个自己存的养老金,每个月能领到5300块。这个钱跟国家养老金一样,是一直领到去世的。


  再配合上国家的基本养老金,基本后半辈子不用太愁了。


  因为每个月存2千,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可以再配合一张保单,叫做增额终身寿险。


  比如我再每个月留下3千,存到某个3.5%终身复利增值的增额寿当中,


  就存到50岁结束,然后等到60岁,这个增额寿账户价值已经高达147.8万;


  因为60岁我已经开始每个月领到养老保险里面的5千多养老金了,生活费已经不愁了,所以这个时候大概率我用不到增额寿这个账户里面的钱,所以留在增额寿里面继续增值,再往后看,到70岁的时候,账户金额达到208.4万;到80岁的时候,账户金额达到294万。


  这个账户是灵活自由的,什么时候想用钱,就减保取钱,如果暂时不用,留在里面长期复利。


  这两个组合搭配,安全性有了,灵活性有了,复利高收益有了,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也有了,养老真的可以不愁了。


  但是,这个绝佳方案,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要在有能力赚钱的今天,为我们的明天存点钱。尽早入场,充分利用时间和复利。


  如果等到50岁再思考这个事情,杠杆就要低很多了。


  如果你有对文中提到的商业养老感兴趣,或者有任何保险问题,欢迎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