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丨南川:强基础、重改革,推动养老事业上档升级
2020年,市委作出《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将南川定位为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四个区之一。南川区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紧紧围绕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奠定产业基础、培育核心引擎,通过公办机构国企化改革做引领,努力探索本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养老事业改革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民生福祉。
在“拆、建、改”上下功夫,加快建成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7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41个村级互助养老点,2所片区中心敬老院;撤销关闭15所“远旧小”敬老院;达标提升2所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有效化解养老机构建设难、特困群体养老兜底难、激活养老市场难,逐步形成以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为引领、社会机构养老规范化管理为补充、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架构。
南川区针对养老设施设备年代久、提档升级筹资难、兜底保障功能差、养老市场不规范等问题,采取公办机构设置向区域中心化集中、举办主体向国企化过渡,城乡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等多元化方式,努力实施养老服务格局转型。
养老机构设置向中心化布局,有效化解分散和集中矛盾。近两年来,南川区先后撤销关闭水江镇、大观镇、南平镇、西城街道等15所原乡镇敬老院,投入1580万元,建成水江中心敬老院, 升级改造南片区道老年养护院,配备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19名,入住特困对象165名,大幅提高失能人员照护能力。
投资建设主体向国企化转型,有效保障兜底和社会需要。按照区域性养老中心规划要求,由南川区城投集团出资1.75亿元,新建三泉、九鼎山2家老年养护院和2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中心,保障区特困失能、半失能、残疾老人、特困自理老人以及社会养老需求。
养老机构运营向市场化开放,有效激发公办和民办活力。由区城投集团成立养老服务公司,组建养老服务专业团队,承担区级国有养老服务设施以及全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 服务管理职责,统一实行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特困老人委托该公司按照规定标准开展服务管理。整合财政和市场两个资金渠道,运用市场化手段激活国有资源价值活力,始终保障公办养老机构的环境配套、服务质量等处于先进水平。
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有效推动和扩大普惠型养老。利用撤并敬老院改造、闲置资产改造、与社区公共便民服务中心新建三种模式, 多元化解决城乡养老服务中心选址难。以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打造设施、信息、监管、政策和服务“五位一体”的全覆盖养老体系。2020年,已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到2022年可基本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
南川区坚持中心化布局、国企化改革、市场化开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打造养老服务本土品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推进良瑜国际养生谷、兴茂康养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生态康养小镇,以“绿色健康”理念打造一流康养目的地。建立医养联盟,通过合作医疗协议分类实施,提高“养”与“医”的结合,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等领域互动发展,开展优质、高效、安全的医养服务。
来源丨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南川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