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子耀


  人流如织的社区食堂、快速发展的乡村养老……11月19日至20日,记者跟随信阳民政系统“看发展、找差距、谋出彩”互学共进观摩团,先后深入息县、淮滨县、固始县等各个县区共27个点位,实地感受当地老人出门能就餐,居家能养老的幸福生活。


  近些年,信阳市养老服务聚焦“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持续优化美好邻里中心、不断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工作发展迅速。今年,信阳将建设美好邻里中心列入2024年信阳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聚合老年人医、养、康、体、乐等资源,实现了从饭桌到生活圈,串联起一站式、全过程民生服务,打造接地气、烟火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服务设施。同时建成569个老年助餐场所,覆盖了40%城镇社区和10%行政村。


  在息县龙湖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两名工作人员带领老年人一起活动筋骨。“大家一起跳跳操,特别开心。”工作人员说。


  息县龙湖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一所公建民营的养老服务设施。该中心创新养老服务经营模式,构建“互联网+实体养老服务”,通过智能养老系统,满足长者们的“养老、家政”需求,为长者们打造温馨和谐的养老服务氛围。


  “这里还结合老年人服务需求,公开服务内容和项目清单,有效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以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托养照料服务,也可以为活力老年人提供社区文化娱乐等服务,更可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等上门服务,让老年人享受服务更便捷。”息县民政局局长陈敏说。


  在位于固始县新行政中心圈内的河南上善康养中心,干净整洁的装修、高端亲民的服务让观摩团成员眼前一亮。


  据了解,该中心由河南上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打造,现已经具备试营业条件。总建筑面积59390.89㎡,设置养老床位1126张,配套建设智慧养老信息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配餐中心、医养结合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区间,将作为集休养、康复、健身、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普惠型综合性医养结合机构。


  除了养老服务中心,信阳在邻里中心建设上依然耀眼。地处光山县紫水街道美好邻里中心让所有观摩团成员竖起了大拇指:货物丰富的小超市、艾香四溢的理疗馆、专业贴心的小诊所、香气逼人的小食堂,还有能看电影的会议室。


  “出门就来这儿,啥都有。”说起这个邻里中心,光山县居民王德珍笑呵呵地说,“今天不舒服,我们就来量量血压,社区的医生告诉我一定要注意休息。”


  “紫水街道美好邻里中心地处人流密集区,周边不仅有多个居民区,还有大型超市、行政服务中心、学校,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前来休闲娱乐。”邻里中心负责人申智慧说。


  “现在天冷,我们都爱在这儿打牌。”在平桥区平桥街道社区美好邻里中心,居民潘大妈指着满屋的人,笑着说,“来晚了还没座。”


  平桥街道美好邻里中心于2024年9月底建成,运营之初就备受周边群众欢迎。“我们坚持多元配置,因地制宜完善功能布局,着力满足社区老年人托老照护、健康诊疗、文化娱乐、居家‘六助’等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不仅让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有了一个休闲娱乐就餐的好去处,更是成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贴心服务基本民生的生动实践,深受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平桥区民政局局长赵高峰说。


  “60岁至69岁,午餐6元、70岁至79岁,午餐4元、80岁至89岁,午餐2元、90岁以上,午餐免费。”在淮滨县邓湾乡老年食堂,展板上清晰明了的助餐标准让当地群众赞不绝口。


  “为了让老人们能够享受到实惠的餐饮服务,食堂制定了合理的收费标准。对于集中供养老人,根据相关政策给予相应的补贴;对于周边村庄的老人,收费价格亲民,确保大多数老人都能够负担得起。”工作人员说。


  “来晚了就没座,我们只能带回家吃。”晚上6点,浉河区湖东街道五星社区食堂里人声鼎沸,前来就餐的群众排起长队,市民李先生举起手里刚刚打包好的饭菜,不停地说,“为政府点赞,现在搞得真不错。”


  偌大的食堂大厅里,就餐的群众已经把座位占得满满当当。“等半天才等到一个座位,服务员赶紧把我领过来了。”市民张大爷笑着说,“红烧狮子头、烤红薯、蛋炒饭……菜品丰富,而且老年人吃饭有优惠,这顿饭只需要5块钱,色香味俱佳,特别好!”


  “我们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多元助餐服务场景,为居民提供便捷、营养、美味的餐饮服务。”据浉河区民政局局长张清涛介绍,浉河区将民营饭店改造升级为湖社区食堂,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并按照“政府统筹、多方协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保障基本、注重实效”工作原则,构建“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点”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搭配以信阳菜为主、符合老年口味和需求的优惠套餐,创新打造浉河养老服务品牌,为辖区老年人常态化提供助餐服务。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信阳市常住人口604.8万中,60周岁及以上139.1万,占比23%,65周岁及以上101.5万,占比16.78%,已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


  为此,信阳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抓基础建机制、抓创新补弱项、抓重点破难题,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重点谋篇布局,滚动开展了一批聚民心、暖人心的工作和项目,“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信阳市构建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小区(居家)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服务上,信阳市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共建成64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以老年助餐服务为切入点,创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信阳已完成1.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今年以来,信阳市成功入选民政部、财政部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新县争取到民政部、财政部2024年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县(全省仅3个县);信阳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养老服务科)被人社部、民政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被民政部评为老年助餐典型案例。


  “我们要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力抓好养老服务重点任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及时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群,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养老工作大格局,让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信阳市民政局局长方建平说。


  “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入研究、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结束观摩后,信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朱洁说,“各县区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养老服务引导需求。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基础工作,以硬件打基础、软件促提升,确保养老服务项目良性运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