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是每个职场人最熟悉的“陌生人”——每月工资单上总能看到它的身影,但许多人对其具体作用、缴纳规则和隐藏福利一知半解。


  今天,我们将通过工资单逆向拆解,结合政策法规与实操案例,教你如何看懂五险一金,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文末附常见问题解答,建议收藏!)


  一、五险一金到底是什么?这些钱从哪来、到哪去?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国家强制要求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核心特点是“单位与个人共担”,但不同险种的缴费比例和用途差异显著。


  1. 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通常为16%-21%(如贵州为21%),个人缴纳8%,累计缴满年数可领取养老金。


  2. 医疗保险:单位承担9%-10%,个人缴纳2%+小额固定费用(如3元),用于门诊、住院报销及个人账户余额积累。


  3. 失业保险:单位缴纳1%-2%,个人0.5%-1%,失业时可申领最长24个月的补助金。


  4. 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均由单位全额缴纳,个人无需承担,分别覆盖工伤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产假工资。


  5. 住房公积金:单位与个人按工资基数的5%-12%对等缴纳(部分地区上限更高),可用于购房贷款、租房提取等。


  关键提醒:五险一金缴费基数通常以职工上年度月均工资为准,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标准或高于最高限额。


  二、工资单里的“秘密”:五险一金如何影响你的到手收入?


  以税前工资10000元为例(假设公积金按12%缴纳):


  个人扣除部分:养老8%(800元)+医疗2%+3元(203元)+失业1%(100元)+公积金12%(1200元)=总计2303元。


  单位承担部分:养老21%(2100元)+医疗9%(900元)+失业2%(200元)+工伤0.5%(50元)+生育1%(100元)+公积金12%(1200元)=总计4550元。


  工资单解读技巧:


  1. 五险一金在税前扣除,直接减少应税收入,降低个税负担。


  2. 实际到手工资=税前工资-个人五险一金-个税。


  3. 单位缴纳部分虽不显示在工资单中,但会进入社保统筹账户或公积金账户,属于隐性福利。


  案例:若某公司未按实际工资基数缴纳社保(如按最低基数代缴),职工可通过工资单与社保缴费记录对比,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权。


  三、五险一金实操指南:从参保到维权,步步为营


  1. 新员工参保流程


  单位操作:


  入职30日内办理社保登记,提交营业执照、员工身份证、劳动合同等材料。


  通过社保系统录入信息并缴费,部分地区需同步办理公积金开户。


  个人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1寸照片、银行卡信息等。


  2. 离职或换工作如何处理?


  社保转移:养老和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需在原参保地开具《参保缴费凭证》,提交至新单位所在地社保机构。


  公积金处理:封存满6个月后可提取或转移至新单位账户。


  3. 常见问题答疑


  Q:试用期不交社保合法吗?


  A:不合法!单位需在用工30日内参保,否则可申请劳动仲裁。


  Q: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有效吗?


  A:无效!社保属法定义务,任何协议不得免除单位责任。


  Q:自由职业者如何缴纳?


  A:仅能参保养老和医疗,需携带户口本、身份证至户籍地社保局办理。


  1. 医疗保险:


  - 个人账户余额可支付药店购药、亲属医疗费用(部分地区支持)。


  - 异地就医备案后可直接结算,无需垫付。


  2. 住房公积金:


  - 除购房外,租房、装修、大病医疗等情形也可提取。


  - 公积金贷款利息低于商业贷款,最高可贷额度与账户余额挂钩。


  3. 生育保险:


  - 男职工配偶无工作,可报销部分生育费用。


  - 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二选一,就高领取。


  五、避坑指南:这些操作可能让你损失惨重!


  1. 社保断缴影响:


  - 医保断缴次月停报销,养老断缴影响缴费年限累计。


  2. 代缴风险:


  - 挂靠单位代缴社保涉嫌违法,可能被追缴或处罚。


  3. 基数不足额缴纳:


  - 单位按最低基数缴费,将导致养老金和公积金缩水,可要求补差。


  五险一金是职场人抵御风险、规划未来的重要保障。


  通过本文,我们不仅拆解了工资单中的“隐形账本”,更揭示了维权路径与隐藏福利。


  建议读者保存工资单与缴费记录,定期核对账户信息,必要时向人社部门或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